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来之不易的决定性进展——甘肃31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记

 2020/05/19/ 22:43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洪文泉

  精准施策,让“老大难”变脱贫“本钱”

  3月16日,“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会址项目在康县长坝镇付坝村开工建设,绵延百里的大山,如今变成了康县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靠山”。

  “山是石头山,插在云中间,田是卧牛田,挂在林里面,隔山能叫喘,走路要半天”。对于长坝镇花桥村村民柴军爱老两口来说,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觉得大山里到底有什么美。

  曾几何时,连绵的大山一直是和柴军爱一样的康县贫困群众无法逾越的“天堑”,八山一水一分田,脱贫致富比登天还难。

  既然绕不过这片大山,那就做“山的文章”!

  康县立足县情,持续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乡村旅游和全域环境绿美净等工程,实现了从建设美丽乡村、管理经营美丽乡村到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三部曲”的循序推进,探索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新路径。

细雨中,游客在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内畅游。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摄

  如今,大山里修起青瓦白墙的农家院,房前屋后鲜花盛开、溪水潺潺,村庄变成了景区,村民在家里办起农家乐,借助美丽乡村旅游,一年收入好几万元。

  从山上搬到山下,住进大房子,喝上自来水。看着城里人成群结队地开车来村里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柴军爱老人终于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含义。

  “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坐在自家屋檐下,柴军爱老人指着自家墙上乡村旅游的宣传标语笑着说:“虽然我没念过书,但这是我最想说的话。”

  “我们基础差,但只要找准路子,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康县扶贫办主任李江涛介绍,从“脏乱差”到“绿美净”,全县98%的村社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康县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找准路子谋发展,成功的不只康县。

  定西市安定区的马铃薯产业实现了薯农抱团发展的愿景,将千百年来在“土里打滚”的马铃薯打造成特色品牌销往海外;

新修建的庆城县桐川镇党崾岘村整洁靓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子恒 摄

  平凉市庄浪县的山村里办起扶贫车间,让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顾家赚钱两不误”;

  临夏州积石山县,从厦门引进的生产企业办起雨伞加工厂,让大山里制造的高品质雨伞畅销日本市场……

  产业扶贫如春日山花,遍布陇原大地。

  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这样的基础要破解贫困难题,最忌大水漫灌。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个个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很多“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