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东乡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5/21/ 09:0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王云祥

  “餐饮+基地+农户” 农民腰包鼓起来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东乡县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一种“产业+”模式正在全县兴起。

  记者了解到,东乡县有农民合作社656家,其中有贫困村创办的合作社448家,带动全县2.96万贫困户实现了产业致富。为了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建设,全县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培育、高原夏菜示范基地、果蔬保鲜库等大项目建设,为县域产业扶贫提供了强大动力,有效促进了贫困村农产品淡存旺销,提高了农产品销售收入。

  随着“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县已建成了菌棒生产基地、黑木耳生产基地、香菇生产基地,在全面开展马铃薯、大田玉米、肉牛、肉羊等国家、省级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大接杏、金银花、花椒、藏红花、藜麦、油菜、向日葵、百合等种植业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农产品保险业务建设力度,全县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参保农民45173户,形成了“餐饮+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据马占福介绍,按照“项目+团队+贫困村”选派模式,全县选派27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试验示范推广种植的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提升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水平、服务带动能力和扶贫攻坚能力。

  “以‘挂牌作战’为抓手,以‘整县摘帽’为目标,东乡县‘到户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马占福说,按照‘逐乡、逐村、逐户’狠抓落实的方式,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确保顺利实现整县摘帽目标,通过订单种养、保底价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打工就业等形式,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贫益贫能力。

  强化龙头带动,全县重点依托“东乡贡羊”“东乡手抓”“东乡土豆”“东乡黑木耳”等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从全产业链打造方面进行精细布局,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三个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创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总社+合作社+农户”“餐饮+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东沃农投、前进牧业、伊东羊业、伊淼菌业、燎原乳业、田地马铃薯公司等龙头企业进驻东乡,带动全县合作社、农户进行种养殖生产,通过建立养殖基地、结对订单养殖农户的方式,解决企业手抓羊肉等特色产品的高质量供应。

  产业振兴,乡村发展。在推进全面脱贫摘帽之时,东乡县农村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化步伐明显加快,贫困户变为脱贫户,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建设沿洮河经济带 县域经济强起来

  在东乡,全县树立了所有工作服务扶贫、一切工作围绕扶贫、全部力量参与扶贫的思维,全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创造环境、凝聚力量。依托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劳务输转、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帮扶协作,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周伟宏说:“抢抓机遇,先后引进了方大集团、碧桂园、厦临公司、前进牧业、鑫源公司、腾达实业、燎原乳业等省内外大型企业来到东乡县工业园区兴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为群众就业创造便利条件,增加群众收入,为合力攻坚注入了更多活力。”

  目前,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全面铺开,计划将居住偏远分散、道路饮水、教育医疗等无法配套的25户以下自然村(社)及极度分散居住群众整体搬迁,通过棚户区改造、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项目,一次性解决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就业“六难”问题。

  据周伟宏介绍,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项目较多,包括市政道路、达三路、初级中学、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安置区棚改等续建项目和达板小学、县第二人民医院、临洮(安家咀)至临夏一级公路等新建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全县极度分散居住群众整体搬迁的56栋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楼房已建成。自从安置区动工建设以来,州县全力以赴督导推进,项目单位争分夺秒加紧施工,沿线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共同推进经济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造了“达板模式、达板标准、达板速度”。同步推进沿库经济带、沿川经济带、沿路经济带建设,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实施一批产业合作帮扶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滚石上山,背水一战。美丽的山城东乡县,目前正在脱贫摘帽之时快马加鞭,为冲刺全面脱贫最后一公里而努力。

  (本文照片由东乡县委宣传部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