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专家讲座】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与治疗

 2020/06/17/ 07:0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李德榜

【专家讲座】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与治疗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李德榜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严重时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总的死亡率约5%,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10%-30%。

  急性胰腺炎主要症状有哪些?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其一,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伴有低血压或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

  其二,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升高;

  其三,腹部CT或MRI提示胰腺肿大、坏死,胰腺周围组织渗出、坏死和积液。

  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变的轻重加以选择。临床上,将急性胰腺炎分为两类: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多数病患为轻型(80%),不需要手术治疗,原则上以内科处理为主;而少数重症胰腺炎,起病2周之内为全身炎症反应期,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重型的胆源性胰腺炎及其继发病变,如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等则需要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一、非手术治疗。

  禁食和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丧失消化和吸收功能。禁食可以有效地减轻腹胀、缓解疼痛,减少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减少了胰腺各种酶类的分泌,使胰腺处于“休息”状态。禁食的时间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 通常为1-2周。必要时可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以维持水电解质和热卡供应。

  抗休克 重症患者早期常出现休克,主要由于大量体液外渗,可使循环量丧失40%,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是早期死亡原因,故依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红细胞压积和电解质的监测,补给平衡盐液、血浆、新鲜全血,人体白蛋白、右旋糖酐等血浆增量剂及电解质溶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和电解质平衡,同时应维持酸碱平衡,在上述情况改善后,在排除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压后,可应用升压的血管活性药物。

  营养支持 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2种。肠外营养包括周围静脉补充和中心静脉补充2种方式。近年来,肠内营养在胰腺炎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肠道功能恢复后,尽早起用肠内营养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预防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的发生。所谓肠内营养并不是经口进食,而是通过空肠营养管滴入营养液,这样不但能够维持营养需要,而且可以避免经口进食刺激胰腺分泌。

  解痉止痛 急性胰腺炎往往会引起剧烈的腹痛,通常可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止疼药对症治疗。

  抑制胰腺分泌 临床上最常用的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有生长抑素。

  二、手术治疗。

  重症胰腺炎可能需要手术来清除坏死组织和积液,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来持续冲出腹腔内的消化酶。若存在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都需要手术或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非常多,其中,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酒精和高脂血症,约占70%以上。

  胆道疾病 中国最常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等。预防首先在于避免或消除胆道疾病,例如,预防肠道蛔虫,及时治疗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避免引起胆道疾病急性发作(如禁吃油腻食物)等。

  酗酒 经常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在此基础上,可因一次酗酒而致急性胰腺炎,所以不要大量饮酒也是预防方法之一。

  暴饮暴食 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所以赴宴、聚会时要想到急性胰腺炎,不可暴饮暴食。

  上腹部外伤或手术 如ERCP(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此时医生和病人都要引起警惕。

  较为少见的其他因素 高血钙、高血脂、胰腺感染及缺血、十二指肠乳头炎症及狭窄、血色沉着症及某些药物等也可引起胰腺炎。还有一些不明原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