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枸杞映红戈壁滩
——高台县黑泉镇发展枸杞产业纪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段海 许大凯
六月的高台,处处花繁叶茂。走进位于该县黑泉镇十坝滩的荣升枸杞产业园,一颗颗色泽艳丽、红似玛瑙的枸杞挂满枝头,近百名劳务工人穿梭其间,广袤的戈壁滩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黑泉镇充分挖掘滩大地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让戈壁荒滩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翼齐飞”
2016年,该镇招商引资引来甘肃荣升枸杞产业有限公司,在十坝滩建塘坝、铺滴灌带、种枸杞苗、栽防风林、修烘干车间……经过四年艰苦的创业,公司发展渐入佳境。凭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禀赋和品种优良、田间管理得当的优势,荣升枸杞不仅色泽红润鲜亮,而且颗粒饱满、营养丰富。“我们种植的是有机枸杞,使用生物农药和矿物质肥料,经过500多项严格测试,已经通过了欧陆认证标准,达到了‘零农残’,具备出口欧美、香港、澳门等地的资格。”公司负责人王建成侃侃而谈。
放在几年前,谁能想到黑泉的枸杞能够走上欧美国家的餐桌,现如今,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事情一一化为现实。全镇枸杞种植加工企业也从当初的荣升枸杞一家发展到现在的荣升、杰达、汇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总面积达6000亩,产值超过1800万元,正朝着万亩枸杞基地的目标奋力前进。小小的枸杞不仅成为黑泉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而且让飞沙走石的戈壁滩披上绿装,阻挡了沙漠前进的步伐,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
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如何让枸杞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让贫困群众共享枸杞产业发展成果。黑泉镇因势利导,结合上级政策,探索出了政府替农户出股金注入企业,企业将红利分给贫困户的模式,一举解决了企业发展融资难,贫困户增收乏力的难题,可谓一箭双雕。
“让贫困户当股东,还能拿到分红。”这样的好事黑泉镇定安村的建档立卡户王开彦起初并不敢相信,但是当“真金白银”到手的时候,王开彦笑了。“我在荣升枸杞入股2万元,每年1200元的红利都按时打到我的卡上了。”2018年至今,黑泉镇已经为284户贫困户配股381.3万元。
为了将扶贫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黑泉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把381.3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折股量化的形式入股到甘肃荣升枸杞产业有限公司和高台县林峰牧业有限公司,这两家龙头企业再按照每年不低于股金6%的比例向贫困户分红。这样一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小钱”变成了“大钱”,不仅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且让贫困户每年多了一份稳定的红利收入,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企业用工与劳务经济“一举双赢”
随着枸杞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企业用工量也与日俱增,很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黑泉镇十坝村村民葛秀英告诉笔者,她每年四月份开始就在荣升枸杞产业园干活,一直能干到10月中旬,半年时间,她可以挣得18000元。
除了葛秀英这样的长期工,荣升枸杞用工量最大的还是短期工,每年的采摘季从6月中旬一直到10月中旬,至少要结4茬果,每一茬的用工量在150人左右,整个采摘季需要短期工数量600人左右,绝大部分短期都来自附近的九坝、十坝、黑泉等村。
因为工资发放及时,附近的农户利用农闲时间纷纷来到枸杞产业园打工。“干一天活能挣100元,还管一顿中午饭,我和姐妹们已经连续来了一个星期。”短期工殷兰花面露喜色。
为了解决企业生产旺季“用工荒”,同时让更多农户端上“挣工资”的饭碗,黑泉镇有针对性地开展 “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900人;及时发布用工信息,每年帮助3200人次就近务工,实现劳务收入1900多万元,在助企纾困的同时,也让农户多了一笔务工收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6月16日【图片新闻】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花寨村农民移植西兰花苗
- 2020年06月16日金昌 打造西部首家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
- 2020年06月15日【图片新闻】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工地上工人们在清新的环境中施工
- 2020年06月15日引龙头企业 抓产业拓展 走集约发展 榆中县7万多亩"撂荒地""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