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绿水青山绘锦绣 千帆竞发争上游 甘南州重点工作现场观摩推进活动侧记

 2020/07/03/ 21:21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马保真

  坚持绿色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草原美了、乡村富了、群众的精气神足了,这是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局长景旭东观摩中的最大感受。

  “曾经的甘南,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正是持续开展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擦亮了生态底色,提振了藏区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景旭东说。

  当观摩团一行来到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时,恰逢雨天。薄雾中的村庄,客舍清新,草色霏霏,格外别致。

  “过去村子房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没有自来水,没有硬化路,特别是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木耳镇镇长陈继荣介绍说,县上对博峪村的基础设施按照乡村旅游的标准进行完善,并组织村民赴陕西袁家村等地考察,打造以农家乐、乡村旅游景点、观光休闲营地等为载体的旅游产业,目前全村已开办农家乐60多家,产业的兴旺使得群众增收具有了稳定性,全村贫困户实现清零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甘南州深刻认识到,决胜脱贫攻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为此,2015年在全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的预期目标,全面革新了甘南藏区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同时,大胆探索创新藏区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创造性地启动了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补齐了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富民产业等方面的短板,扮靓了美丽乡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州已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

  围绕“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目标要求,甘南州将继续奋力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努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图说:临潭县古战镇的老奶奶正在村头晒太阳。村庄面貌改观后,老奶奶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摄

  强化党建引领

  奏响产业发展强音

  在卓尼县完冒镇政府中心广场的展示区,青稞啤酒、青稞曲奇饼干、青稞麦片、藜麦月饼……琳琅满目的特色农副产品、别具风格的高原元素吸引了观摩团的目光。

  “在党建引领下,我们积极发展富民产业,这些产品都来自于我们的扶贫车间和科技大棚。”完冒镇党委书记杨俏君介绍说。

  完冒镇紧紧围绕“三链”发展要求,采取支部创办、村干部领办、党员示范和能人带动等方式,鼓励党员及致富带头人创办种养殖合作社17家,村“两委”班子领办集体经济公司5家,引进龙头企业1家。同时,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基层党员、致富能人创办合作社,引进卓尼县天之缘生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蕨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全面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彰显了党建引领的优势。

  走在甘南的山水大地,目之所及,皆是遍地开花的特色致富产业。

  风展红旗如画。近年来,甘南州强化党建引领、打牢支部根基,拿起“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奋斗姿态,让特色支柱型产业“兴起来”,让巩固脱贫攻坚质量的产业链条“强起来”。

  “产业好项目、新项目层出不穷,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人感触最深刻。”观摩过程中,各地脱贫产业项目的多点开花,令人印象深刻。观摩的六天时间,观摩成员辗转数百公里,不仅看到了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也听到了脱贫攻坚路上的铿锵足音和可喜成果,学到了经验、认清了不足、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也增强了抓产业、增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现场观摩是发现问题的好途径、好办法,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工作推进中的特色和亮点,也折射出不少短板和弱项。”在观摩活动的总结会上,甘南州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甘南实际,将“一十百千万”工程作为强大引擎,促进文化旅游业蓬勃兴起,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搏精神和“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环境革命、基层党建等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奋力开创甘南藏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图说:观摩团成员正在卓尼县叶儿村观摩旅游标杆村建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摄

  (图说:观摩团成员正在迭部县观摩旅游标杆村规划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