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邮储银行 脱贫攻坚在行动】花开草原别样红——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践行普惠金融纪实

 2020/07/29/ 06:5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牛瑞娟

【邮储银行 脱贫攻坚在行动】

花开草原别样红

——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践行普惠金融纪实

  牛瑞娟

  放眼盛夏的甘南,天空蔚蓝,草地碧绿,牛羊肥壮,水草丰茂。

  “在邮储银行‘农贷通’信用贷款的帮助下,我从之前的3头牛、20多只羊发展到如今的80多头牛、200多只羊,还在合作市开了自己的奶制品销售店铺。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尕藏安子笑着对我们说。近两年,合作市那吾镇多河行政村更知地自然村村民的日子在一天天变好,脱贫的信心也在一天天增强。这些变化得益于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践行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实施。该行通过“输血”变“造血”的模式,全方位、多领域帮扶和支持村民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尕藏安子是更知地自然村的贫困户。他和大多数贫困户一样,由于缺乏资金,想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增收很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扶贫政策,结合邮储银行自身优势,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要求给予贴息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有了资金的保障,尕藏安子和其他怀揣创业梦想的牧民着手开启自己的致富之路,添置牛羊、翻盖圈舍……收入多了,日子也好了。

  自己的生活有了起色,尕藏安子开始琢磨带领村民一起过上好日子。2012年,村里筹建了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尕藏安子担任社长。可由于缺乏资金,合作社发展缓慢。

  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对尕藏安子个人的帮助让合作社的成员看到了希望。2015年,尕藏安子代表合作社主动向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寻求资金帮助。仔细了解情况后,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为其发放了贴息扶贫小额贷款。由于村民找担保人有困难,该行调研后对更知地自然村实行“三户联保”政策,每户可贷款5万元。有了资金的支持,合作社也开始快速发展。由于还款及时,征信良好,该行给村民的授信额度也不断提高,每户最高可贷8万元,而且可享受优惠利率。

  2018年,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开展了“党旗领航”信用村镇建设活动,甘南州分行积极响应,更知地自然村成了该行建成的第一个“信用村”。有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村民们不再需要担保就可以享受信用贷款,并且在授信额度存续期内,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申请续贷和发放贷款,无须再去银行办理手续,贷款更方便、更快捷。

  贷款额度高了,手续更简便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也更大了。为解决旺季牛奶产量过多收购加工不及时造成浪费而淡季牧民收入减少的问题,兴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了冷库,旺季存储,淡季出售,让合作社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牛奶供应,不仅避免了浪费,还增加了收入。

  如今,通过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的贷款支持,尕藏安子和村民们通过合作社每年可享受3.6万元的分红收入,生活有了盼头,日子越来越好。

  2015年至今,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累计向更知地自然村村民发放信用贷款18笔144万元,基本解决了村里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开展“党旗领航”信用村镇建设活动中,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紧跟甘南州区域发展实际,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紧围绕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和“一十百千万”工程,着力开展“党旗领航”信用村建设活动。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累计建成“信用村”53个,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522笔417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笔1258万元。

  在开展“信用村”建设的同时,该行将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纳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范围,对接辖内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其资金需求,以“信用村”贷款进行对接,进一步拓宽金融扶贫覆盖面。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结余181笔1.42亿余元。其中1.25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

  “为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疫情期间,我们向合作市绿丰源草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伊丰源商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家纳入名单制管理的企业给予授信支持,共授信1600万元。”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行长张卫忠说,甘南州分行履行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承诺,利用无还本续贷、贷款展期、减额续贷等措施对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帮扶,并提供了适度调整还款期、还款方式的政策,帮助企业暂渡难关。

  多年来,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以践行普惠金融、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赋能乡村,振兴乡村,为助力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着不竭的金融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