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山丹构建“四个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2020/08/18/ 15:35 来源:张掖日报 钱峰

山丹构建“四个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钱峰

  每日甘肃网8月18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  山丹县坚持把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推进“四抓两整治”任务落实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上狠下功夫,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发展。

  突出党的领导 把牢党建引领“定盘星”

  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党委开展党建工作制度,22名组工干部分别联系包抓8个乡镇党委,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常态化开展暗访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实施“百联千扶”工程,融合推进“三链”建设,成立产业党支部16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58个,建成党群共富示范基地32个,培养致富带头人286名,吸收64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严格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提标工作,全部达到省市标准。部署实施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一村一策制定“破零方案”,100%的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整合3300多万元项目资金扶持79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础保障进一步夯实。

  建强“三农”队伍 培养乡村振兴“领头雁”

  严把“八个关口”,统筹盘活全县干部资源,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有计划调整配备。提拔或进一步使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10人,结合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在全县统筹的基础上,适度向乡镇倾斜职级职数,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和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19名,精准选派第一书记20名,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16名、大学生村文书29名,82%的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40.5%的村有了专职化村干部。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进行1次任职资格联审,共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员68名。对1187名村干部后备档案信息库进行调整优化,对38名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持续实施“山丹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为6名在外人才设立工作室,为485名优秀人才量身打造服务“菜单”,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发展。

  立足破解难题 找准强村富民“金钥匙”

  围绕破解“空心村”难题和农村资源分散、公共服务难以集约、发展渠道单一等问题,对乡镇政府所在集镇和生态宜居村庄全部实行社区管理,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和谐相处。在条件成熟的老军乡硖口新村先行成立农村社区,同步成立联合党委,联合党委统筹区域内村庄、企业、社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共同目标取向,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用、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村庄共治,打造开放融合的农村党建联合体,构建以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同时,实行农村社区居民“双重管理、联抓联管”制度,居民既接受所在村直接管理,又服从农村社区统一管理,形成“关系在原村、居住在社区”的农村居民管理新格局。

  坚持整体谋划 铺就城乡融合“共富路”

  制定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4”政策文件,统筹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将6个社区划分为46个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划分楼院党小组90个,选聘楼院长(街长)120名,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组织网络。全面推行以立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一个支点”,签订流出地流入地“双向共管”协议,开展精准服务、引导回归“两大行动”,建立动态化摸排、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教育“三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1223”管理模式,8个乡镇与6个社区签订“双向共管”协议,把2336名农村流入城区党员以乡镇为单位分别纳入联系社区进行统筹管理。根据农村转移到城区居住人口情况,抽调50名“空心村”社干部脱产到社区服务管理农村流入城区党员群众,每个乡镇确定1名科级干部、1名一般干部配合社区做好流入城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