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高介民种菜翻身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初秋,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照在起伏的山间,刚刚经过一场夜雨洗礼的香泉镇池沟村满眼翠绿,一栋栋二层小楼点缀其中、错落有致,村民高介民在绿油油的菜地里收割芹菜,田埂地头停放着运菜的三轮车。
8月11日,在池沟村,高介民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种了18亩蔬菜,今年租村民的承包地12亩,现在30亩全部种上散花、包菜、芹菜等蔬菜。“现在卖出了十几亩的菜,收入近二十万元,像这样卖下去,今年纯收入有个二十几万元。”8月18日,高介民乐呵呵地打电话向记者说。
“不种菜,也脱不了贫。”憨厚老实巴交的高介民直言不讳。
原来,高介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一家8口人,生活在低矮潮湿的老旧屋,靠种土豆、小麦糊口,生活异常艰难。
2007年,安定区大胆创新,动员村民种蔬菜大棚。高介民一家才开始尝试种菜。随着安定区蔬菜规模的不断扩大,老高的菜也种出了名堂。
“这几年种菜好得很!行情最不好的一年,也能挣个十万元。去年不行,前年和今年最好。”满脸皱纹的高介民笑得像个孩子,言语间流露出对选择种菜十分满意。
2018年,高介民的菜卖得不错,收入20多万元。当年,他家摘掉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脱贫后的高介民,生活过得一年比一年幸福。“两个儿子在外自己干,我和老伴种菜,靠这几年的种菜收入,给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辆小轿车,原来的土墙旧屋翻修成了砖瓦房,还给大儿子新建了两层小二楼……”老高乐呵呵地说。
高介民和老伴今年都54岁。他说,主要是安定区这几年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加之多年的培训,已掌握了种菜技术,春季大棚菜、夏季地膜菜、秋季复种菜、冬季设施菜,相互搭配,周年生产,四季常鲜。从春天到秋天,广州、福建等地的蔬菜老板们来到田间地头收购,不用自己去市场销售。
“我们村80户,其中60几户种植蔬菜,种植20几亩的农户属于中等,最多的有40几亩,光蔬菜恒温贮藏库就有50多间。”高介民说,种植蔬菜,一旦形成规模,种菜就不愁卖菜。
今年春天,老高一家虽然脱了贫,但仍然享受扶贫贷款政策。提起贷款,他情不自禁地说:“好得很!10万元贷款,帮了大忙,不然也不会有今年这么好的收入。”
“趁好政策好机遇,好好种几年菜。我们这儿的高原夏菜已成为一张名片。只要县上的蔬菜产业越做越大,不愁种菜不赚钱。”高介民望着长势喜人的芹菜,对未来种菜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7月21日渭源:种菜榨油兴产业
- 2019年07月08日上千种菜品“惊艳”食客 第二十五届兰洽会陇上美食博览会圆满闭幕
- 2019年01月30日给牦牛“催奶” 为土豆“整容” 让市民“种菜”——甘肃农业大学的创客故事
- 2018年11月14日在自家阳台种自己喜欢吃的菜 “一分田家庭农场”在兰面市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