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雄关的幸福底色
——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纪实
嘉峪关日报记者 朱玲 通讯员 张兴虎
拾起丝绸古道上的浩瀚黄沙,悠悠驼铃声中“法令行则国治”的箴言如春风化雨。
追法治梦想,行法治之路。近年来,我市按照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甘肃建设总体要求,着力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格局,法治嘉峪关建设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一批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法治品牌和亮点,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并成功入围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高瞻远瞩 绘“法治蓝图”开新局
迎着朝霞,走进雄关,法治的春风扑面而来,所到之处,是一幅幅繁荣和谐的优美画卷。这是一座城市,立足新时代,在新一轮改革中赢得更多优势、实现更快发展的生动体现。
观大势、明大势,方能谋大事。市委迅速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委员会下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和办公室与各部门共同发力;市政府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指挥棒”树起法治权威,“关键少数”起到关键作用。我市以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重点,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法治政府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篇幅越来越重,成为市人代会、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上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法治政府建设部署会、推进会、协调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对照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要求,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实行时间倒逼、挂图作战。在做好示范创建“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努力形成法治政府创建的特色亮点。
以法为基 理“瘦身清单”促改革
有“良法”,方能有“善治”。我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用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立法计划提请常委会审议通过。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建立基层联系点,让立法直达基层、直通群众、更接地气。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大立法统筹协调力度,形成立法工作整体合力,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以问题为导向,把“立得准、立得实、立得精”作为地方立法的根本要求。坚持每年“颁布一部、审议一部、起草一部、调研两部”的思路,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立法。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开门立法”贴近民意,以立法促发展惠民生。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市对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保护条例》。现全市已出台3部地方性法规和6部政府规章,地方立法工作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我市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有效期和异议申请等制度,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坚持每两年组织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及时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定期开展重大决策后评估工作,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内容的合法合理。成立市政府法律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公职律师库,全市党政机关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强化监督 让“阳光政府”暖民心
站在不懈奋斗垒砌的高度上,我市公正执法的脚步更加铿锵,更加坚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我市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综合执法,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整合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率先在全省组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综合执法局。2019年,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执法局,组建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积极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和更大范围综合执法,做到“同城只设一支执法队伍”。为建成“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的执法权力运行体系,我市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基础上,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等关键环节,将办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案件信息一律在“信用甘肃”网站公示。各行政执法单位一律配备执法记录仪和相关音像记录设备,确保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可回溯管理,同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工作机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
放管结合 用“法治引领”助发展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我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用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成立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调整优化部门内部审批职能,有效减少审批服务制度性成本。以梳理权责清单、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和精简材料为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主动承接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全市办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需要提交的3720件证明及相关材料精简至1360件,精简幅度达63%,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
将工商登记注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特种设备许可等业务全部向甘肃省政务服务网上集中,推行全程电子化改革。工商登记服务从“面对面”变为“不见面”、从8小时向24小时延伸,实现登记注册“自助式+全天候+无纸化+零跑腿”,“互联网+手机”双智能体验渠道,将企业登记升级成申请人“网上申请、手机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微信亮照”新模式。今年以来,在“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办理涉及“证照分离”4种改革事项企业登记业务244件,通过系统接收信息244件,接收率100%。
我市在2019年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打造全省首个“无证明城市”,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公布五批“承诺制证明事项及材料目录”,涉及31个部门363项承诺事项。全面实施“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即来即办、当场发照”等便民措施,推行特殊重要事项预约办理和绿色通道,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始终成为我市更加显著的城市特质,让更多人才和企业选择嘉峪关、扎根嘉峪关。
立足新时代,在新一轮改革中赢得更多优势,实现更快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法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未来,我市将全力推进法治嘉峪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让法治成为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18日良法善治绘就雄关幸福底色——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纪实
- 2020年04月17日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 2019年12月30日【理论】开展政校合作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 2019年10月25日甘肃省实施“两个办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