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全媒体集中宣传讲好白银故事】荒山变青山 苹果变“金果”

 2020/09/11/ 16:0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杨 袁志伟 实习生赵鑫远

被果树围绕的“山地苹果人家”(无人机拍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袁志伟 实习生赵鑫

  2013年,刚33岁的张荣和媳妇滕丽丽在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吊沟村承包了3300亩荒山荒坡。

  7年后,昔日的荒山土坡变了样,苹果树漫山遍野,金秋阳光洒落在红彤彤的苹果上,温暖而喜悦。

挂满枝头的山地苹果

  “当时我说要承包荒山,谁知道媳妇一口就答应了!”说起当时的“冲动”,张荣笑着看了看滕丽丽。

  张荣和滕丽丽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承包了沟村3300亩荒山,开始种植苹果树、梨树、核桃树、桃树、李子树等经济树木。

  “一开始没那么顺利。”滕丽丽说,2014年,由于购买的苹果树品种原因,致使长了一年多的400余亩苹果树全部要锯掉冠部,重新嫁接果质更好的新品种,“当时看着满山的苹果树枝条,我哭得瘫倒在山上。”

  “果子质量不好、口感不好,谁会要?”张荣说,“媳妇虽然哭着不让,但我还是和从陕西请来的专家决定要掉,请了帮工,用近两个月的时间重新嫁接了树种。”

  随后几年,夫妻俩用汗水浇灌着这座荒山,直到这片3300亩的山坡渐渐变绿。这也开创了白银市平川区荒山营造经济林成活率达标的先例。

昔日荒山,如今绿意盎然

  “为了保证果子的口感,所有果树需要的肥料,都是我们拉回来的沼液。去年一共收了30多万斤果子,今年由于受旱情影响,预计能收45万斤左右。”看着满山挂果的果树,张荣和媳妇满脸喜悦,“目前果树基本都是6年的树龄,按照正常年份来预计,今后每年能收90万斤左右。等到了8—10年的盛果期时,每年就能收将近200万斤了。”

  依托这3300亩果林,夫妻俩成立了白银宇太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餐饮、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随着前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俩人有了更足的干劲。他们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山地苹果人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和国家绿色认证。开办的公司也获得了市级龙头企业国家质量信用AAA级认证,散养鸡、鸡蛋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并获得平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步奖等多项殊荣。

丰收的喜悦

  “本地销售出去不是啥本事,我和媳妇、儿子最近一直在参加全国各地举行的农产品博览会,我们要把这山里的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去。”说起自家苹果等农特产品的“品牌打造”,如今40岁的张荣依然干劲十足,“我还在抖音、快手、宝等各类网络平台上注册了个人账号,去年在网络上就销售了6万斤苹果,主要销往北上广以及东南亚一带。我相信,随着这片果林产量的增加,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我们这天然、绿色、健康、安全的山地苹果。”

夫妻二人端来美味可口的山地苹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