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扶贫工作纪实

 2020/09/21/ 06: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晓 侯海涛

  身先士卒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百年大行,聚焦一线。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历届党委均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单位帮扶优势,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帮扶措施,倾斜资源加大帮扶力度。该行党委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党委书记王峰先后深入帮扶一线开展调研督导。

  5月7日,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召开2020年第二次全辖扶贫工作推进会,王峰从提高思想认识、保持攻坚势头等四个方面对全辖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5月9日,他安排党务工作部深入由临夏分行帮扶的东乡族自治县免古池村开展帮扶调研;5月13日,他带头深入该行帮扶的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山庄、尉家庄、好稍科、庄儿沟、洪家湾5个村,走访对口帮扶的贫困户,慰问扶贫干部,与当地村委干部座谈,了解“3+1”落实情况;5月20日,他又来到免古池村调研,了解脱贫攻坚情况。之后,王峰专程赴总行积极争取资源,为全行定点帮扶村争取到近100万元项目扶贫资金,有力地夯实了脱贫攻坚成果。

  在短短一个月内,该行所有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帮扶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其致贫的“痛点”、脱贫的“堵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帮扶责任人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为帮扶工作提供了精准的路线图。不仅如此,该行每季度都将扶贫工作列为季度工作重点,精心研究,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全行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尽锐出战 精准施策精准扶贫

  有了组织领导保障,还需要素质过硬的队伍让政策落地。2017年7月,根据党中央“六个精准”的要求,按照当地党委安排部署,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在全行遴选政治过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五名优秀管理干部,担任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五个帮扶行政村的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组成省分行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负责五个帮扶村的帮扶工作。该行派出的五个帮扶工作队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要求、省分行党委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工作队“十项职责”开展帮扶工作。工作中,帮扶队员紧盯贫困群众实际需求,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精准落实“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脱贫路径,带领帮扶村贫困对象稳定脱贫,为甘谷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表率。

  2019年5月,根据省委要求,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又在全辖公开选聘五名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热爱“三农”工作的同志作为工作队队员充实到五个帮扶村,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该行帮扶队员以坚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帮扶队员积极探索精准帮扶新方式,大胆创新了劳务输出、消费扶贫等接地气的扶贫新模式。借助该行四通八达的运营渠道和海量鲜活的信息,帮扶队员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先后向新中物业甘肃公司、中国银行上海人工坐席公司等单位推荐用工。同时,该行在每年校园招聘中也向贫困户大学生倾斜。

  2019年5月,中国银行甘谷县支行开业,极大地延伸了中国银行金融扶贫的半径,使其金融扶贫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利用中国银行总行“公益中行”精准帮扶贫困群众的公益共享平台,帮扶队员选择有竞争力、有特点的当地农产品加入平台,助力帮扶村有优势的农产品扩大销路。几年来,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和平台,该行累计帮助当地贫困户销售苹果100万多公斤、梨15万多公斤、辣椒2.5万多公斤,销售额700余万元。

  聚焦重点 村民收入稳定增长

  自2018年以来,甘谷县把建设扶贫车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政府+企业+贫困妇女”的运行模式,引导零散家庭式手工艺品制作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有力地提升了脱贫攻坚的“靶向度”。该行山庄村和尉家庄村工作队长第一时间和县直部门、磐安镇政府及爱心企业等有关部门对接,将甘肃恒达公司扶贫车间引进山庄村,将甘肃雅路人公司扶贫车间引进尉家庄村,设立“陇原巧手扶贫基地”,吸纳当地留守妇女就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两个村50多名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创造收入达30余万元。此举实现了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就地增收”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企业降成本、妇女增收入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让贫困群众挣钱、顾家、务农“三不误”。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甘谷县农业局联系,邀请果树专家和蔬菜专家进村,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先后开展苹果栽培培训九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开展架豆王技术培训五期,培训农民500人次。2019年11月,该行还组织当地50名农民赴靖远、静宁等地参观学习蔬菜瓜果种植技术。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把培育贫困村致富产业作为开展定点帮扶的关键措施,针对帮扶村实际特点,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的帮扶工作。在帮扶措施上,该行下足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重点发展韭菜、苹果、梨、辣椒、花椒、架豆王等蔬果产业及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第三产业。帮助尉家庄村完成中药材种植60亩、架豆王种植400亩、马铃薯种植200亩,新建果园400余亩,种植花椒300余亩;帮助山庄村改造果园1450亩、新增果园200亩、新增韭菜种植80亩;帮助洪家湾村改造果园1200亩,扩大花椒种植210亩;帮助庄儿沟村扩大架豆王种植面积500亩;帮助好稍科村种植优质架豆王450亩。在该行的帮扶下,当地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到2019年底,尉家庄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2786元提高到8097元,山庄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3015元提高到9200元,洪家湾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3000元提高到5700元,庄儿沟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2700元提高到5500元,好稍科村由2016年的2700元提高到6200元。

  发挥优势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坚持创新帮扶模式,金融扶贫效果才能进一步显现。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在“政策倾斜、产品创新、服务优化、产业扶贫”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金融帮扶新模式,强化金融扶贫功能,拓宽扶贫工作思路。根据我省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在传统信贷产品之外研发了农社通宝、置业通宝、互助通宝、接力通宝等普惠特色明显的“通宝”系列产品,集中支持我省百合、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牧养殖、果蔬、马铃薯等拳头农业产业发展。辖属各分支行结合自身优势,针对涉农中小企业,研究开发出“益农贷”、定西陇西县“药材宝”、兰州永登县“玫瑰通宝”等产品,确定了“银行+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新产品。在陇南,以祥宇橄榄油企业为主体,发放助农贷款5000万元,收购贫困户油橄榄,助力脱贫攻坚。与庆阳市政府、正大集团等七方签订《庆阳市新农业暨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建立了“政府+产业+金融+科研”多方合作、集群开发的生态性产业发展平台,为产业合作社发放用于解决养殖过程中购买仔猪及饲料的流动资金贷款,已批复授信3150万元,已实现投放1034万元,带动当地近50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2019年,向甘南州宏海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200万元,实现“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贷款零突破,吸收当地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实现分红,加快脱贫。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25.56亿元。

  成效显著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富则国家富,乡村兴则国家兴。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根据结对精准帮扶的要求,依托详实可行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85名高级经理以上责任人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70户1869人。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截至2019年,该行累计帮扶脱贫356户1817人,剩余贫困户14户5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5%。在2018年圆满完成了山庄村、蔚家庄村、洪家湾村三个贫困村的脱贫摘帽任务;2019年,庄儿沟村和好稍科村两个深度贫困村也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要看群众收入是否增加,还要看乡村风貌是否焕然一新。长期以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该行五个帮扶村整体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短板之一。为此,该行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将改善帮扶村人居环境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有力抓手。自2012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该行累计向磐安镇的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638.88万元,用于帮扶村主巷道硬化、主干道太阳能路灯亮化及通村公路修建,村卫生室、幼儿园及文化广场的建设彻底解决了群众文化娱乐、幼教及就医等实际困难。

  在贫困户尉芳贤家中,尉芳贤媳妇抱着不到一岁的儿子高兴地和帮扶责任人细数家常:“这几年村里的路是越修越好了,家家户户都通电了,孩子们都上了学,老人也都用上了医保,生活的担子轻了许多。在中国银行的帮扶下,大家的脚步都轻快起来了。”在中国银行的帮助下,贫困户杨定来一家搬入了崭新的安置房,孙子也到镇上读了小学,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

  围绕树新风、加快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步伐,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以“全域无垃圾化”活动为契机,着力改变帮扶村村容村貌。该行重点促进帮扶村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配合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加强帮扶村文化建设。

  针对五个帮扶村的“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全面摸底排查,并走访特殊人群,通过政策解读,解答其疑难困惑,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工作贡献了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决战脱贫攻坚。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强化党建引领,压实脱贫责任,精准帮扶措施,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彰显了国有大行的政治站位和中流砥柱作用,为我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