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兵讲抗美援朝故事】
战火淬炼
——记抗美援朝老兵李耀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当记忆再次涌现,89岁的李耀清老人陡然挺直腰板。记忆没有磨灭,信念愈加坚定。
9月,两当县,李耀清老人家中。
老人向来访的客人和子女缓缓讲述在朝鲜战场的经历。情浓处,高声唱起中国人民代表团赴朝鲜慰问时的歌曲。
记忆
1949年8月,伴随着解放天水的炮火,李耀清加入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由于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入伍后,我被编入七军教导团学习。”在一年多的学习中,李耀清不但熟悉了必要的作战技能,而且熟练掌握了无线电发报技能。“此后,我的整个部队生活,都和无线电发报分不开。”
1950年10月,学习结束,李耀清被分配到七军21师五十八团三营,随即被整编到六十五军,入朝作战。
“我们从丹东入朝。刚入朝时,并没有遭遇太多地面力量的阻击,但随着部队向战场纵深挺进,遭遇的空中轰炸越来越频繁,战士多有伤亡。”李耀清说。
白天躲避空袭,原地隐蔽。晚上突击行军,战士不能点火把,汽车不能开车灯,只能摸黑前进,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到山沟里。
在朝鲜的新义州,李耀清所在部队被敌方发现。轰炸机一架接着一架从头顶掠过,“有时候,都能清楚地看到驾驶员的脸。我们的高射炮被炸烂了,汽车也被炸翻了……我眼睁睁地看到身边的战友牺牲。”
炮弹一枚接着一枚在身边爆炸,子弹雨点般从头顶落下。“这并没有让我们退缩,依然继续向战场纵深挺进,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信念
李耀清所在部队冒着敌人疯狂的轰炸,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我们随身携带的给养不够了,只能捡拾山上的板栗等野果充饥;零下四十多摄氏度,棉衣无法御寒,大伙只能拥抱在一起取暖。”李耀清清晰地记得,在极度严寒下,不少战友被冻伤,甚至有些战友因此失去了生命。
即使现在回忆起那一段出生入死的经历,老人依然会落泪。“我伤心落泪,是因为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有些战友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们的模样就印在我的脑海里,面容是那样的清晰。”
“当时入朝作战,根本没有想个人的生死安危。”李耀清言语铿锵,“我们的武器落后,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我们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把敌人打败。”李耀清紧紧地攥着拳头,身体紧绷着,俨然置身战场,随时准备战斗。“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我们终于胜利了;正是有了这段血与火的淬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没有害怕过任何困难,没有在任何困难面前低下头。”
1952年1月,李耀清回国,依然在部队工作。
传承
“人,需要有一种精神。”
尽管年事已高,眼疾导致行动有所不便,但李耀清始终坚挺着自己的腰背,他把自己的坚守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自己的弟兄和子女。
现今,老人四世同堂,老人常常向子女讲述当年的经历,时时教育子女勤俭持家、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老人依然坚持时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教导子女紧跟国家发展步伐,自强不息。
“坐的时候不能歪斜,吃饭时掉下的一粒米饭、一块馍馍渣都要捡起来吃掉;哪里发生自然灾害,会要求我们积极捐款捐物……老人平日里脾气很温和,一旦我们兄妹在这些方面有些差错,他就会大发脾气。”老人的三儿子李东太说,“现在我的子女也严格遵守着这些行为规范,不敢有任何差错。”
时间也许会淡化一些记忆,但这段战火纷飞的记忆已经淬炼成一种恒久的精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3日108岁甘肃籍抗战老兵水青山与世长辞
- 2020年09月23日【听老兵讲抗美援朝故事】炸不断的后勤保障线——记抗美援朝老兵王宏贤
- 2020年09月21日【听老兵讲抗美援朝故事】往事难忘——记抗美援朝老兵李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