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今朝共谋脱贫计 来日致富硕果香——甘肃省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09/25/ 04: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高强 赵丽萍

  聚焦产业 做出民生新亮点

福利企业的残疾职工正在加工制作仪器。

  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先覆盖最困难的残疾人群体。省委省政府连续10年把残疾人民生纳入为民办实事总体规划,每年投入资金至少5000万元,优先解决贫困和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危房改造、康复救助、托养补贴、培训就业、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特殊困难,每年超过3万残疾人直接受益。各地党委政府连续实施残疾人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落实一批残疾人特惠政策措施,带动各类残疾人扶贫资源的持续投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的有力抓手,提高贫困残疾人致富能力是智力扶贫的治本之举。精准实施专项扶贫是甘肃省残疾人广泛受益的重要法宝。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今年以来,先后两次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00万元,按照“一户一策”需求,对全省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扶持22个贫困县共34个项目,帮助12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小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同时,各级残联积极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省10个市州和58个贫困县残联与东部协作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2019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亿余元,带动贫困残疾人4.67万人。今年以来,各级残联克服疫情影响,加强线上对接沟通,共同发力推动年度帮扶贫困残疾人项目落地见效。

  此外,针对残疾人中许多具有文化创意天赋的人才,我省因势利导加大投入,投入498万元,扶持122个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实体项目。目前,全省残疾人文创企业达215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年产值约800万元;投入资金400万元,实施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为80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通过筛选残疾人文化创意产品参加文博会,以及送“戏”下乡巡演、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推介、组织盲人观影活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残疾人奋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商扶贫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产业扶贫斩断穷根的利器。陇南市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在带动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推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各县区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发展优势,配齐配强基层电商硬软件,强化残疾人电商技能培训力度,坚持把发展壮大电商扶贫与提高残疾人就业增收紧密结合。

  文县视力残疾人任付全在中药材诚信通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达405万元;肢体残疾人何全平在中药材诚实通平台开通“甘肃纹参堂”中药材网店,线上销售额达120万元,商品远销东南亚,该网店被评选为“陇南市十佳网店”;肢残人任波的网店“小任乡下宝特产馆”,信用等级已达四钻;礼县肢体残疾人何建峰的网店“舌尖独品”,仅一季度就销售苹果3000余件,利润达20余万元;西和肢体残疾人苏迟丁组建的农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惠农网、农产品交易网实现了线上联系、线下交易,去年销售额已达120万元;礼县残疾人张攒劲带领15位残疾人发展电子商务的事迹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的深度报道,受邀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峰论坛残疾人精准扶贫论坛交流发言……

  电商致富已经成为带动残疾人脱贫增收的内动力和正能量。目前,陇南市累计已开办残疾人网店366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3300余万元,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有8户,带动672名残疾人就业。

  增技增收 激活就业“运算符”

“渭水源头最美的女人”李晓梅,通过发展马铃薯扶贫产业,托起扶贫梦。

  贫困残疾人由于受身体伤残、文化程度、缺乏技能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增收渠道十分有限,极易成为深度贫困者。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是改善残疾人就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重要举措。

  为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近年来,甘肃省累计投入残疾人特殊教育扶持资金1600多万元,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1所,在校残疾学生1.3万人。推广失学残疾儿童“一人一案”精准助学工程,省市县三级共扶助1.3万余名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稳定就学;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为残疾人考生提供特需服务,每年有超过500名残疾人考生被高校录取。

  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省各级残联破解残疾人就业堵点难点,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推动残疾人就业纳入全省稳就业政策大局并给予倾斜扶持,实施残疾人专项培训计划,提高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今年以来,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排残疾人2643人,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1229人。

  针对残疾人就业的特殊困难,全省各级残联协同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筑梦小康”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暨就业推介会,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今年以来,全省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1场,近800家次省内外企业提供超过2万个岗位,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3850多个。

  为了推出一批具有特色、辐射带动残疾人的就业创业项目,各级残联协同财政、人社部门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每年举办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320多期,帮助1万余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达到劳务输出条件,全省每年新增残疾人就业4500多名。各级残联组织实施助盲就业脱贫行动,每年新增盲人就业岗位120个以上。今年,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96万元,支持29个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截至目前,示范基地有574名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人家庭就业760余人。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近日,天水市麦积区的贫困残疾人就业托养试点成功为残疾人家庭“减负”,贫困残疾人由消费者转变为创收者,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心理重建,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

  一直以来,麦积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把创办贫困残疾人托养扶贫车间作为探索贫困残疾人就业创收的新途径和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的新动能,有效解决了贫困残疾人无业可就、无业可扶、无人照料的难题。

  按照康养与就业相结合、集中托养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麦积区采取“扶贫车间+托养就业”的模式,组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创业心理、就业理念与常识、手工艺制作、电子商务实用技能等培训,使贫困残疾人掌握1至2门就业技能,不断创新助残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集康疗、托养、培训、就业四位一体的助残扶贫新模式。目前,签订托养协议愿意在扶贫车间学技术就业的贫困残疾人有50余人,有37人长期在扶贫车间工作,有13人在家进行十字绣、针织等手工产品制作,并由甘霖公司定期进行回购销售,增加了贫困残疾人收入。

  今朝共谋脱贫计,来日致富硕果香。一项项惠民政策掷地有声,一笔笔民政资金雪中送炭,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甘肃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搭上脱贫“专线车”,驶入高效“快车道”,奔跑在甘肃省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看到了致富“好光景”,点燃了幸福美好新生活的“速度与激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