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让牛儿吃上“可口饭”——兰州大学积极帮扶平凉市崆峒区发展草畜产业纪实

 2020/09/30/ 09: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梁 璐

让牛儿吃上“可口饭”

——兰州大学积极帮扶崆峒区发展草畜产业纪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梁 璐

  “有了这些设备,我们村的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打包青贮饲料,牛羊大冬天也能吃到新鲜多汁的青贮了……”崆峒区峡门乡的秋凉了,但唐重华看着刚运送来玉米秸秆青贮铡草机和圆捆机,感到心是热的。

  “饲草加工厂真空包装的青贮饲料损耗少,而且鲜嫩绿色有营养,更利于牛儿的生长。”峡门乡山口村第一书记唐重华向记者介绍,“从前的传统青贮浪费太多,青贮池打开后上面先是坏的,如果密封不严下面也会坏,腌制的饲草发黄,牛吃了不健康。”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曾在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及峡门乡进行考察调研时对该乡的产业发展给出明确思路:平凉峡门后山以养牛为主。发展养牛产业需要做好“产前”和“产后”,“产前”即饲草,“产后”即销路……

  事实上,早在2013年,作为兰州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的草畜产业就在定西市开始了实践。2015年,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旭生教授的帮助下,定西市依托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形成了“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化”的格局。多年来,兰州大学通过青贮种植、技术培训、免费发放草种等多种形式精准扶贫,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种植观念,改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经济作物,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草畜产业扶贫模式。在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脱贫、修复保护生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释放出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以草兴牧,农牧结合的脱贫致富之路。

  去年,为了提高玉米秸秆加工利用率,让牛儿从“吃得饱”变成“吃得好”,兰州大学驻峡门乡帮扶工作队参考定西草畜业发展模式,通过崆峒区扶贫办争取到100万元的饲草加工厂建设项目,在“产前”发展上做起了文章,为峡门乡王店、白杨沟、山口、四道沟、麻川5个村的饲草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形成奠定了基础。

  9月11日,作为该项目实施点的山口村饲草加工厂正式运转,村民们连夜运来自家的青贮玉米秆,灯火通明的厂房里,切割、粉碎、打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日子往前过,牛越养越多,饲草需求量大了,传统青贮技术肯定供给不上。咱是年轻人,要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搞规模化饲草加工!”36岁的山口村村民苏有林对于新型青贮饲草加工技术持乐观态度。

  家里养了25头牛、种了近60亩青贮玉米的他一边忙着加工饲料一边说:“今年我要备足秸秆青贮包,让我家的牛靠着青贮草料‘过冬’!”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