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求突破
——我市“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综述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首“十三五”,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成绩卓著的五年。为展示成绩,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平凉日报从今日起推出“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专栏,盘点“十三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发展成就,记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可喜变化,敬请关注。
平凉日报记者 胥富春
9月28日,省政府与龙芯中科,市政府与龙芯中科、联想开天在兰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甘肃制造首批联想国产电脑在平凉成功下线,并在芯片研发、智能制造、电脑组装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依托平凉工业园区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打造龙芯西北集成适配示范基地,标志着平凉的产业将由传统层级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态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工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了坚实支撑。
——规模总量持续提高。围绕建设陇东能源基地和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平凉“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做大做强煤电化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光电、新能源汽车线束、医用防护用品等新产业新业态,持之以恒稳产能、延链条、提质量、打品牌、增效益,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新优势加速蓄积。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3.41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8.85亿元,年均增速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3.51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1.31亿元,年均增速4.55%。全市原煤产量1990.76万吨,占全省的54.35%。在产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因素增多的不利形势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9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7.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1.1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实施生态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循环经济等重点工业项目289项,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4亿元,129个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6亿元,年均投资增速5%以上。2019年1至8月份,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在全省排名第3位。“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纳入全省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煤电化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至2019年,以华煤集团公司为龙头的16户煤电化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6%。至2019年,以海螺水泥、静宁恒达、红峰机械公司为代表的37户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通过实施全产业链招商,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加快建设、三期开工奠基,省科学院平凉分院、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研究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光电学院和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协会成立,以光电产业为引领的集群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点起步。
——产业集聚步伐加快。遵循“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集群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的建设发展原则,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肃平凉、甘肃华亭、甘肃静宁、泾川4个省级工业园区(集中区)和灵台、崇信、庄浪3个市级工业集中区为主体的“三园四区”开发建设格局。“三园四区”规划面积156.3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398平方公里。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区)载体平台,全力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创造条件推进项目入园落地建设,4年间实施产业开发项目59项,完成项目投资41.62亿元。至2019年,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共引进入园企业1331户,从业人员2.9万人,完成销售收入78.7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7.77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7.8%;上缴税金7.6亿元。平凉工业园区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泾川工业集中区获批省级开发区。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客融通创新,红峰、虹光、恒达等一批企业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到2019年,全市建成华煤集团公司、虹光电子公司、红峰机械公司、静宁恒达公司、康博丝特新材料公司、天纤棉业公司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比“十二五”末净增2个;建成甘肃红峰国地联合蒸汽系统凝结水与乏汽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微波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甘肃省蒸汽系统凝结水与乏气回收工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虹光公司省级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1个、甘肃虹光公司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
——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加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4G网络升级改造、5G网络新建、广电网络双向升级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市1149个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通达率从2015年底的24%提高到100%,实现提前四年完成村村通光纤目标,21.56万农户接入高速光纤宽带,10万农户接入IPTV,项目建设被工信部评价为“典型中的典型,全国标杆”。光网城市全面建成,5G网络启动建设,全市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到1400G,网络接入用户达到45万户,IPTV用户达到4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6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8.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5万户。
——绿色体系逐步构建。持续加强工业节能节水管理,突出抓好重点用能用水企业统计监测和监督管理,扎实开展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核查、高耗能机电设备、工业炉窑、能耗限额标准执行、能耗计量管理等专项执法监察。华能平凉发公司等3户火电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平凉海螺水泥公司、平凉祁连山水泥公司、甘肃红峰机械公司3户企业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绿色工厂,平凉海螺水泥公司、甘肃红峰机械公司2户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第5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持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以来,先后淘汰庄浪银新公司平板玻璃落后产能4.5万重量箱、崇信恒元公司乙炔落后产能40万立方米、平凉宝马公司草浆造纸落后产能3.51万吨。深入推进煤矸石、粉煤灰、采矿废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先后实施平凉振辉公司10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30余项。切实履行工业领域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全市90户“散乱污”企业完成清理整治87户,年内可实现全部“清零”。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大甲醇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全市累计推广甲醇出租车167辆,新能源汽车630辆(折标准车3534辆)。至2019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3.7561吨标煤,当年下降11.3%。
市工信局局长张小刚说,当前及“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工作将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机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华煤集团等6户骨干企业和75户规上企业为重点,加大煤炭市场开拓、上网电量争取和重点工业产品市场开拓,保障企业稳产快产。二是突出抓好平凉“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与山东能源、上海能源等大型企业集团深度合作,积极实施“陇电入鲁”外送通道工程,尽快建成投产20万吨聚丙烯项目,扩容改造提升乐华硅钙、豫华硅锰合金等高载能产业。三是认真落实重大项目“三个一”包抓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项目逐一倒排工期,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全程做好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持续增长。四是认真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培育各项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做大非公经济总量规模,“一企一策”破解生产经营困难问题,有效增加入规企业规模。五是着力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督促协调加快5G基站建设和应用推广,积极培育壮大信息数据产业,持续开展“企业上云”行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12日转型蝶变嘉峪关——嘉峪关市“十三五”期间经济工作综述
- 2020年10月12日【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甘肃省对外经贸合作日益深化
- 2020年10月09日【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智慧法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 2020年10月07日【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甘肃省“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