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宝卷”田野调查活动开展
覆盖武威、金昌、嘉峪关、酒泉和张掖五市
每日甘肃网10月1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0月11日,记者自相关部门了解到,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河西宝卷”田野调查活动目前在甘肃省武威、金昌、嘉峪关、酒泉和张掖五市展开。
宝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传统说唱文学形式,也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被逐步世俗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河西宝卷”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自敦煌变文、佛教俗讲演变传承而来,以“劝化”为手段,维护以“孝”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了以“教化社会”为目的的宝卷文化生态系统。
为宣传推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加强新时期我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创作引导和人才培育,加大对“河西宝卷”的挖掘力度,做好文本整理编纂工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卷”的编纂和大系出版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库建设提供翔实、准确的文本资料,9月24日至27日,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河西宝卷”田野调查活动在甘肃省武威市、金昌市展开。
武威古称“凉州”,为河西四郡之一,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是河西宝卷的重要流传地。9月24日上午,在武威市古浪县文化馆,古浪县河西宝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长海等人向专家组念唱了《对趾宝卷》。25日上午,调研组到达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在凉州宝卷传习所中见到了河西宝卷的第四代传承人李卫善和赵旭峰。他们带着弟子李春莲、李生梅等人一起念唱了古代宝卷《盗灵芝》和现代宝卷《搭温棚》。调研组还专程到李卫善的父亲、河西宝卷国家级传承人李作柄老人的家中探望。李作柄已过耄耋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调研组专家与李作柄亲切交谈,并向他和李卫善、赵旭峰了解河西宝卷在凉州地区的传承现状、特点以及凉州大宝卷与小宝卷之间的区别等信息。金昌市永昌县的红山窑、新城子两地是河西宝卷重镇。26日上午,在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镇新城子村河西宝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范积忠家中,专家与范积忠坐在炕头,听他与妻子和儿子范善龙念唱当地宝卷的丁郎寻父调、莲花落调、哭五更调、茉莉花调等。
10月9日至14日,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河西宝卷”田野调查活动第二阶段的调研在嘉峪关市、酒泉市和张掖市展开。
此次活动是对“河西宝卷”当代传承现状、文化生态的一次全方位的调研。除了到传承人家中和传习所深入了解宝卷的活态传承情况,调研组还到武威市凉州区文化馆、古浪县文化馆、金昌市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掌握河西宝卷产生的地理背景、演变脉络、社会文化空间等信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现场展演等多种方式,深度挖掘古浪老调、凉州贤孝、凉州皮影戏、永昌节子舞、永昌贤孝等姊妹艺术,全面调研和整理河西走廊民间文艺多元共生的“百花”现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12日兰州城市学院“西部民歌”项目入选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2020年10月08日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甘肃派传承展演在定西市举行
- 2020年10月04日“陇上记忆——非遗展演走进崆峒山景区”活动获游客点赞
- 2020年09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甘肃派传承展演在定西举行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