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评论】手机丢了 钱不能丢

 2020/10/15/ 09:40 来源:兰州晚报 小马飞刀

手机丢了 钱不能丢

  近日,一篇热传网文《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窃取个人信息实现资金盗取的黑色产业链》,让不少人大惊失色:过去丢手机,可能损失的只是一部手机钱;如今丢了手机,可能搭上“全部身家”甚至因此背上贷款。

  该文系自称信息安全专家“老骆驼”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其大致经过是,手机被盗后,黑色产业链利用个人信息来盗取手机银行、各APP账户资金,用被盗者身份在网贷平台贷款。可以说,偷手机已不是目的,通过手机来薅钱才是目标所在。

  现在问题来了,专业人士丢失手机后都疲于应对,那么普通人碰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能任人宰割?答案或许真的是:没错,就是这个样子。记得去年3·15晚会上,一款名为“探针盒子”的产品与“外呼机器人”同时被曝光。这款产品通过WIFI收集手机硬件信息进而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成为骚扰电话“精准营销”的信息源。当然,骚扰电话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是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盗刷信用卡、非法讨债等犯罪活动发生,这类犯罪活动一旦搭上大数据的“顺风车”,警方的打击成本和难度将会成倍增加。黑色数据产业链的“力量”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个人信息,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种“身体发肤”。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新问题、新情况总是层出不穷,有时让人有一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感觉。这就说明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小马飞刀注意到,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有人以为,只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问题就可解决;有人则认为,产生上述问题是因为法律没有跟进,只要加快法律供给的步伐,难题就可破解。但事实上,无论是“过度迷信技术”,还是“简单认为法律滞后”,都是把法律与技术割裂开来,难以起到根本性作用。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小马飞刀以为,一方面,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要切实承担起主体防护责任。互联网企业在设计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时,一定要把隐私保护考虑进去,解决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事实证明,没有隐私保护的创新注定行之不远,唯有兼顾了信息安全的新产品、新模式,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要把监管关口前移。新技术发展到哪里,隐私保护和执法监管就要挺进到哪里。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筑起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才能打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基。在这方面,主管部门一定要有所作为,要知道,平衡好信息开发利用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关系,事关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关乎数字经济能否真正行稳致远。

  最后,小马飞刀想说的是,看好自己的手机,多留几个心眼,千万别嫌麻烦。否则,钱怎么丢的你都不知道。

  小马飞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