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辉煌“十三五” 喜看新甘肃】专家下基层 远程看杂症 破解百姓看病“难贵远”顽疾

 2020/10/19/ 08:4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 欧阳海杰

专家下基层 远程看杂症

破解百姓看病“难贵远”顽疾

  “段医生,治疗了两个疗程后腰腿疼好多了,真的很感谢您!”在拱星墩街道焦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李萍丽向坐诊医生段永强表达着感谢,折磨多年的顽疾有了缓解,她的心情好了很多。

  不用到大医院挤着排队挂号,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让专家看病,不仅省去了来回的奔波,看病的费用还比较低,这是李萍丽最为满意的。

  基层机构医院病人少,群众生病就往大医院跑,这曾是我省多个地区群众看病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三五”期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省揪住“让基层医院看病”这一“牛鼻子”,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让基层医疗机构动起来、强起来,把病人留在基层,就近看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根本。

  医联体建设 专家团队走进基层

  “每次坐诊,听到患者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看病方便了。”段永强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路医学脾胃病方向副主任医师,2019年3月开始坐诊拱星墩街道焦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三坐诊时病人也很多,特别是一些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同等的诊疗服务水平。”

  李萍丽就是其中一名患者,常年腰腿疼,“去了大医院,要做各类检查,专家号也难挂。现在多好,专家走进基层就在家门口,老百姓看病方便,花钱也少。”

  “相比大医院,在基层机构看病取药要便宜很多。”拱星墩街道焦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唐韶华说,有些治疗,在三甲医院可能花数百元,但到卫生服务中心取药、诊疗花费就少很多。特别是实施医联体后,医疗资源下沉,构建起与三甲医院的平台,让名中医进入基层,实惠方便的服务居民就诊,诊疗费用大幅降低,但诊疗质量不变。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兰大一院等医院建立合作,有7名名中医每天轮流坐诊。

  远程会诊 轻松解决疑难杂症

  家住敦煌市七里镇的患者张明(化名)被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医院位于敦煌市)诊断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经一段时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当地医师建议患者去省级综合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由于张明工作性质特殊,不能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当地医生便想到了远程会诊。

  “我们医院早在几年前就与省人民医院连通了远程会诊平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省院专家给您远程指导。”患者主管医师说道。随后,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向甘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申请了远程会诊。会诊提交当天,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的专家就来到会诊中心,在了解张明病史及病历资料后,给出了治疗方案,张明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城专家“把脉”,患者在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省去了到大医院挂号、找专家、排队候诊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大大节约了异地就诊的费用。

  我省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也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医疗服务发展的突出特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把县级服务能力提升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省卫生健康委下大力气推动“两个链条”(即医疗体系链条、医疗服务链条)建设,尤其在“做强县区”方面下了前所未有的功夫,从学科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对口支援、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县级医院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通报了2019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情况,我省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达标排名分别为第22名和第21名;国家贫困县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达标排名均为第14名,从倒数跃居中游,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为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在县级就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危重患者赢得向上级医院转运救治的机会,省卫生健康委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在县级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个重点专科建设,2015-2018年,累计投入1.875亿元实现了75个贫困县医院重点专科全覆盖。为实现妇产科、儿科、消化等学科常见病、多发病能在县域内诊治,切实将大部分患者留在县域内,省卫生健康委又确定了11个急需关键薄弱学科,自2016年开始每年进行专项列建。截至2019年,累计投入2.575亿元为全省46个贫困县医院建设206个薄弱学科,全省35个深度贫困县实现了5个薄弱学科建设全覆盖。通过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项目建设,目前全省75个贫困县均可诊治250种以上分级诊疗病种,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欧阳海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