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步履铿锵 逐梦小康——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庄浪县纪实

 2020/10/20/ 09:4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焦旭周 杜义军 蔡文新

步履铿锵 逐梦小康

——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庄浪县纪实

华能甘肃公司援建的石岔村文化广场一角。 杨 凯

  焦旭周 杜义军 蔡文新

  八年来,在庄浪县实施帮扶项目67项,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消费扶贫350余万元。先后选派干部4批34人次驻村帮扶,共有处级以上干部51名参与结对帮扶工作。截至2019年,帮扶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2.73%下降到2019年底的0.71%,“两不愁”全部实现,“三保障”基本清零达标,与庄浪县其他乡镇同步实现脱贫摘帽,顺利退出贫困村的序列。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勠力战贫、奋斗筑梦的真实写照。

  在2018年和2019年,华能甘肃公司连续两年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公司员工史小军、张希忠分别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多位驻村帮扶队员多次荣获市、县、乡(镇)表彰。

  播种、耕耘、成长、收获。汗水的浇灌,让定点帮扶村迎来了收获季。庄浪已经甩掉贫困的帽子,向着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奋力奔跑。

  产业振兴换新颜

  初秋的李润村,果园里郁郁葱葱,苹果挂满枝头,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

  家住李润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友柏,正在果园里给苹果施肥。自从村里合作社种植苹果以来,52岁的他一直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每年600元的土地流转费,让他彻底脱离了贫困。

  李润村党支部书记赵维熙介绍:“去年以来,李润村依托华能甘肃公司帮扶资金,成立了润安果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变’改革中孕育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2019年初,华能甘肃公司驻村帮扶队多次联系四川、贵州和广州的客商来李润村实地踏勘闲置土地,积极推销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广东鸿大集团果谷贸易有限公司展开谈判,促成果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庄浪润安果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签订628亩的土地租赁协议、年销售100吨苹果的订单销售意向性协议、30位农民工的长期用工协议以及500亩土地25年承包经营权出租协议,这是“企业+合作社+果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庄浪润安果品业合作社的壮大,只是华能甘肃公司帮扶资金及各类帮扶资金在庄浪县助推脱贫攻坚发挥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农村“三变”改革中,华能甘肃公司捐赠75万元帮扶了6个农民合作社。帮扶队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帮助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经营,想方设法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可以说,农民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石岔村,养牛户石永旺家一间不大的牛舍里养着大大小小5头肉牛。见到有人来,正在吃草的肉牛抬起头来,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张望着,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这天,石永旺的1头肉牛出栏,卖了1.42万元。点数完手中的钱,他乐呵呵地说:“依靠养牛脱了贫,今后还要依靠养牛供孩子上大学。”

  石永旺家共有5口人,由于孩子小,需要居家抚养,他不能外出打工,每年没有稳定收入,日子过得很紧巴。石岔村地处关山林缘区,草料丰富,当地一直有养牛传统。

  “我一没有技术二没有本钱。”石永旺心里清楚,搞养牛业对他而言只能是想想而已。

  近年来,华能甘肃公司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村里还有很多像石永旺这样的年轻人。于是,该公司从养牛入手,投入资金,为贫困群众投放基础母牛,让养牛产业助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看到希望的石永旺从合作社牵来了1头母牛。到了第二年,他家又牵来了1头……到2018年底,石永旺家脱贫了。

  据介绍,华能甘肃公司依托石岔村肉牛养殖场,按照“支部+小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联户饲养与分散饲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养殖小区为中心带动牛产业发展,由华能甘肃公司援助建设的牛棚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牛运营。截至目前,共计代养贫困户政府投放基础母牛127头,合作社引进新品种西门达尔28头、安格斯5头。其中每年为代养贫困户分红420元/头牛。如今,石永旺家繁养到了13头。他说,孩子现在上大学花销很大,全指望养牛,每天喂牛很有劲!

  同时,华能甘肃公司根据石岔村马铃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援助建设了一座千吨马铃薯贮藏窖,鼓励农户把土豆“藏”起来。通过反季节销售,等待来年卖个好价钱,切实保护了薯农利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石岔村支部书记石安生介绍:“今年,石岔村种植马铃薯380亩,估计平均亩产鲜薯1800公斤,马铃薯总产已达684?吨。届时将通过马铃薯贮藏窖存贮进行反季节销售。预计总产值95.76万元(2020年春季市场销售价为每公斤1.4元),通过马铃薯贮藏反季节销售可增收20余万元。”

  “以前想打工没地方去,现在我们可以就近就业,收入越来越好,人也精神多了。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不断迈进,石岔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石安生感慨地说。

  眼下,陈山村种植的千亩万寿菊进入了采摘黄金期。这种被誉为“软黄金”的产业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结果。

  “今年,陈山村千亩万寿菊喜获丰收,每公斤收购价0.8元,是订单式的种植,不愁销路。”望着一亩亩竞相绽放的菊花,正在采摘的周贵花脸上洋溢着笑意。

  “让农户脱贫致富,还得靠产业支撑。”华能甘肃公司驻村帮扶队长史小军介绍:“按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0.8元计算,1000亩预计产量2500吨,产值约200万元,可以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今后合作社将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社员提供种植技术、贮存、销售等环节的服务,让荒山变金山,为农户蹚出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走进张沟村地毯厂扶贫车间,成堆的生产原材料摆放在工作台上,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一批新疆订单。

  据了解,今年华能甘肃公司捐资15万元建设了一座扶贫车间,并引进一家手工地毯加工厂,帮助家庭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我平时要接送孩子上学,也没时间找个合适的活。这个地毯厂里的工作比较适合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挣点零用钱,贴补家用。工作比较轻松,人的心情也好,生活也充实了。”扶贫车间员工王龙霞说,要是干活麻利,一个月挣2000多元不是问题。

  王龙霞说:“因为地毯是纯手工编制的,花色品种多,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除满足区内消费外,还销往新疆和青海市场。”

  目前,张沟村地毯厂的扶贫车间为周边贫困户、建档立卡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不仅提振了贫困群众信心,让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而且为困难群众增收提供了渠道,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张沟村四社社长陈广东说:“产业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有了产业,农民实现稳定增收,观念也会随之改变,激发起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庄浪农村,到处都浸润着和谐与温馨。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57岁的梁河村群众吴三信看着水泥路一点点修到家门口便感叹道:“以后下山赶集再也不用为路难走发愁了。”

  梁河村三社、四社位于半山坡,仅有的通社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经过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前期调研,华能甘肃公司为梁河村群众铺筑了一条“幸福路”,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拉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的手说:“从前我背着儿子过河上学,后来又背着孙子过河去上学,现在华能人来我们这儿修路架桥,把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真的了……你们好,华能好,党的政策好啊!”

  如今,站在村庄的山上,俯视梁河村的乡村道路,可以看到蛛网状的道路把家家户户连通。这些“毛细血管”结束了广大群众望路兴叹的漫长历史,越来越多农村群众实现了“抬脚走上水泥路,家门口前能坐车”的梦想,更为道路两边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成本,为村里的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对陈山村贫困户陈玉德而言,路,不仅仅是制约致富的“拦路虎”,更是阻碍村里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近年来,华能甘肃公司为陈山村硬化了通社道路4条5.3公里、巷道1.81万平方米,修建了排水渠1000米;建成了产业路6条9.8公里,砂化了2条4公里,彻底改善了全村的基础条件。

  “路通了,出行方便了,产业搞起来了,环境变好了,群众笑了。在陈山村,除了看得见的变化,群众的内心也在发生变化,抱怨声少了,自力更生、努力想过上好日子的人多了。”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陈玉德信心满满地说,“村民致富奔小康不再是奢望了,乡村振兴也看得见、摸得着了。”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华能甘肃公司硬化了庄浪县6个帮扶村32公里巷道和通村通社道路,解决了6个帮扶村群众出行难和生产生活问题。同时,还为帮扶村建设了村部和活动广场,并安装了79盏太阳能路灯。乡亲们说,这几年,家乡变得越来越美,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党建扶贫暖人心

  “村里产业发展有什么困难”“复工复产情况如何”……这是今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关键时期,华能甘肃公司主要领导带队到几个帮扶村实地调研时最关心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听取对开展扶贫工作、落实扶贫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与派驻定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座谈,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华能甘肃公司始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一户一策”措施,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帮扶措施,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和乡村振兴,带领定点帮扶贫困村群众努力实现脱贫提速、产业提效、民生提质。

  困则思变。华能甘肃公司坚持从党建切入,以党建统领,靠党建保证,把党建引领转变为激发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力。多年来,华能甘肃公司始终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紧扣“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贫困群众”的“庄浪模式”,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扶贫思路,坚持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做文章。

  变则通达。为精准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华能甘肃公司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想法子、找路子、开方子,上下衔接,发挥公司与扶贫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出了新时期党建促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新途径,推动驻村帮扶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精准到位。

  达则和谐。道路畅通了,产业发展了,收入稳定了,邻里和谐了。华能甘肃公司驻村帮扶临时党支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农业技术培训8班(次),培训人员158人;通过爱心助成长,为梁河村小学赠送图书、笔记本等文体用品;通过送文化下乡,为乡亲们送上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传播党的政策,丰富群众生活;通过爱心捐赠,为帮扶村农民书屋捐赠各类图书2800余册;通过金秋助学,传递爱心、情暖学子,向120名应届贫困大学生捐赠助学金……一系列党群共建活动为新时代教育扶贫提供“华能方案”,使群众从心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华能甘肃公司将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更过硬的作风,绘就庄浪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美丽画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