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 携手共进
——津张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纪实
一头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天津市,一头是位于西北内陆的天水市张家川县。因为脱贫攻坚,将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紧密地联在了一起,自此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张家川县携手攻坚,同奔小康,东西部扶贫协作硕果累累。
初秋时节,行走在张家川县,一座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扶贫车间、特色种植养殖业基地遍地开花,干部群众精神饱满,一幅跨越山海,携手共进的扶贫协作画卷已然绘就。
在闫家乡闫家新村,一块块蓝色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整齐地排列在屋顶上,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可是村里的宝贝疙瘩。”闫家新村党支部书记马志珍说,有了太阳能光伏电板,村民们不仅用上了免费电,还能将多余的电送到电网增加收入。
闫家新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2018年,当地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基础设施落后、地质灾害频发的闫家、朝阳和花山等8个村的106户贫困户搬入了闫家新村。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83万元,为村民们安装了光伏电板。
“我家的电站平均每个月发电量在300度左右,除去自家用掉的,每月还能收入300多元呢。”谈起光伏发电带来的实惠,村民马小军笑得合不拢嘴,“感谢天津对我们的帮扶。”
离开闫家新村,继续前行,记者碰到了正准备出门放牛的闫家乡草川梁村村民马志荣,他告诉记者,自己家里买了肉牛,建起牛棚,发展肉牛养殖总共花了3万多元,这些钱全部来自天津的养牛补贴。
马志荣所说的养牛补贴,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的畜牧养殖扶贫项目。据了解,除了畜牧养殖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还先后投资了372万元,用于草川梁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危房改造。
“我在农村待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今天64岁的马志荣感慨道,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今后自己要好好发展养殖业,争取把自己的牛棚做大做强。
闫家新村和草川梁村的变化,只是张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的缩影。在张家川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青告诉记者,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严格按照每年签订的东西部帮扶协议,从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支持、产业协作、劳务合作等方面,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助力张家川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有效发挥对口帮扶聚集效应,滨海新区101家企事业单位与张家川县101个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72所学校、3所医院与73所学校、2所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共投入社会帮扶资金4227.37万元,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515人。
人才交流方面,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不断加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支持,2017年至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累计援派党政干部3名、专业技术人员72人到张家川县挂职;张家川县累计选派党政干部12名、专业技术人员43人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挂职。
资金支持方面,2017年以来天津两地累计向张家川县拨付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近1.9亿元,安排实施产业扶贫、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扶贫项目116项,有力强化了对脱贫攻坚的资金保障。
产业合作方面,累计注册企业6家,投资2500万元,帮助实施了“天水中心馆”建设项目,累计开展消费扶贫1.28亿元,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5人次。“伊味思”“老贾”“伊真香”“清香源”等张家川县特色扶贫产品得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百姓的认可。
劳务协作方面,2017年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帮助张家川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赴津就业245人,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拉面进机关”“拉面进学校”“拉面进企业”创意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张家川县建档立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至今培训劳务人员110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96人次,有力支持了张家川县务工人员提高工作技能。
王青表示,下一步,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将继续加大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巩固提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为张家川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将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
——省委政法委助力张家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见闻
省委政法委在张家川县刘堡镇董家村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
“以前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自从搬到新房里后,这些问题都没有了。”初秋时节,刘堡镇梨园村村民妥西叶,向记者讲述着自家生活的新变化。
今年六十多岁的妥西叶,家中一共五口人。2016年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去世,让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庭陷入困境。一家挤在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勉强度日。如今通过易地搬迁项目,妥西叶和家人搬进崭新的四合院里,房间宽敞明亮,院落干净整洁,自来水、淋浴间、水冲式厕所一应俱全。
脱贫攻坚以来,省委政法委始终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高效率推进。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胡焯先后3次深入张家川县,4次作出批示指示,多次与省直帮扶单位召开调研座谈,高效推动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工作。
“感谢帮扶干部的大力帮扶,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妥西叶说,不仅如此,这两年村里修起小巷道、产业路、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这些过去没有的,现在都有了。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和发展难的困境,省委政法委还开展了“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争取资金735万元,对帮扶刘堡镇的5个贫困村7.9万平方米的产业路和村组道路进行了硬化。
“以前家门口都是土路,坡度大不说,还经常被雨水冲断,一遇到下雨天,就别想出门了。”梨园村村民马文华告诉记者,在省委政法委的大力帮扶下,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雨雪天气出门再也不发愁了。
省委政法委帮扶的刘堡镇5个贫困村,均属省定422个深度贫困村之列,是张家川县扶贫难度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纯回族聚居村,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我们注重把结队共建、慰问帮扶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省委政法委5个党支部与刘堡镇5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商议脱贫大事。”省委政法委在张家川县挂职县委副书记的徐志强告诉记者,两年多来,省委政法委认真履行帮扶组长单位职责,持续加大督促协调、基础建设、帮扶力量、资金投入、扶危解困、整改落实等工作力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帮扶成效。
截至2019年底,省委政法委帮扶的5个贫困村已有317户1678人顺利脱贫,占5个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8.4%。
此外,省委政法委紧跟市场导向,因村因人因户施策,全力打造清真餐饮、畜牧养殖、特色种植、转移就业等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同时,协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80余万元,大力发展“伊香拉面”产业,对富余劳动力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从事餐饮业人员由帮扶前的124人增加到670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0日甘肃通报表扬脱贫攻坚“青年榜样”
- 2020年10月20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领众乡亲 奔向好日子——记岷县茶埠镇大竜村村主任邱富文
- 2020年10月20日【反响】蹄疾步稳奔向小康——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