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农家书屋“三级跳” 文化服务“小康路”

 2020/10/22/ 17: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记者 田野 王坤宁 李婧璇

从最初用图书帮助敦煌当地村民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到“农家书屋+电商”,再到“农家书屋+研学”——

农家书屋“三级跳” 文化服务“小康路”

  本报记者 田野 王坤宁 李婧璇

  “村里的图书室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春种秋收中遇到的难题,有时还能发现致富的新点子,就像免费的私家‘老师’。”9月21日下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甘肃省敦煌市黄渠镇代家墩村,和几位正在文化广场上吹拉弹唱的群众聊及村里的农家书屋,几位朴实的当地农民交口称赞。

  已经有11年葡萄栽植经验的村民魏军魁,坐在书屋一角认真翻阅着一本《葡萄新优品种》。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种葡萄那会儿,几乎啥都不懂。虽然通过季节性培训学了一些技术,但这是个精细活,不经常学习怎么能挣到钱呢!”为了能让自家葡萄长得好,卖个好价钱,魏军魁把村里的农家书屋当成帮手。如今,魏军魁已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一年下来每亩葡萄能有四五千元的纯收入。他在原有12亩葡萄园的基础上,将自家的葡萄园扩大了103亩。

  在代家墩村,农家书屋不仅为像魏军魁一样的当地群众撑起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也为“90后”小伙刘俊伟铺就了创业致富之路。2016年,刘俊伟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怀揣着创业致富的愿望返回家乡,通过“农家书屋+电商”和“农家书屋+研学”的模式,开启了他的创业梦。

  “刚回乡那会儿,我就时常到这儿来读书学习,看到农产品种植、牲畜养殖、电商销售的书籍应有尽有。当时敦煌农村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便自告奋勇成为黄渠镇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俊伟告诉记者,每到冬天农闲时节,他们就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电商培训,通过电商相关书籍讲解以及PPT演示,让父老乡亲了解电商基础知识和农副产品“触网”理念。

在代家墩村农家书屋,刘俊伟为群众讲解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牛羊肉商品化运营。李晓玲 摄

  4年时间过去,刘俊伟带领乡亲们凭借在农家书屋学来的电商知识,将敦煌农特产品精品化、商品化,帮助当地农民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将敦煌的李广杏、酒枣儿、羊肉、杏皮水远销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在刘俊伟看来,“农家书屋+电商”的形式不仅给农家书屋赋予了新活力,也有效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

  历史上的敦煌郡效谷县以“勤效得谷”而扬名史籍。刘俊伟将农家书屋作为体验“效谷文化”的旅游研学基地进行宣传推介,让农家书屋接地气又聚人气,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农家书屋+电商”升级到“农家书屋+研学”,刘俊伟逐步完成了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提档升级,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也让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家书屋展现出了时尚的文化新魅力。

  “农家书屋是我创业路上的‘好帮手’,这儿环境好、平台完善,只要物尽其用,何愁创业不成呢?”刘俊伟说,“明年我还要扩大敦煌农特产品的挖掘和推广,把更多敦煌的好东西卖出去。我们也要扩大‘研学’规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敦煌文化。”

  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慧君告诉记者,敦煌市将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资源,通过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机融合,夯实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平台,让全市农家书屋真正变身农民的“黄金屋”。“同时,立足地域优势,努力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弘扬敦煌文化的课堂,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敦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