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庆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安志鹏)“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这是清代进士惠登甲赞美庆阳窑洞的一首诗。10月22日至23日,“窑洞民居之乡”——庆阳市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观摩、探讨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共商“庆阳窑洞民居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振兴”发展大计。
窑洞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多的古代人类穴居建筑形式,被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从周先祖“陶复陶穴”至今,庆阳生土窑洞建筑经历了时代的洗磨、生存的考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是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印记,凝结着浓浓乡愁,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庆阳窑洞民居文化2006年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窑洞营造技艺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也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窑洞民居之乡”。
为了使窑洞民居在传承中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自然和谐地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庆阳市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宁波经济学院非遗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甘肃省社科联学会、兰州文理学院、陇东学院等院所的专家学者,实地观摩感受庆阳窑洞群落,举办研讨会、报告会,为“庆阳窑洞民居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振兴”提供建议、凝聚智慧。
专家学者认为,窑洞是陇东传统文化的赓续、安顿乡愁的精神家园、庆阳老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建议庆阳市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新思路、新理念、新平台,深入挖掘窑洞民居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妥善处理遗产与资源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窑洞民居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庆阳窑洞民居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振兴研讨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庆阳地坑院。(资料图)
庆阳窑洞。(资料图)
庆阳窑洞。(资料图)
专家学者观摩庆阳窑洞。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倩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0日2020“薪火传承·中国健康跑”活动走进庆阳南梁
- 2020年10月19日筑牢医疗防护网 保障百姓健康——“十三五”时期庆阳市医疗改革工作亮点扫描
- 2020年10月16日【庆阳人说庆阳】镇原土乐器泥哇呜
- 2020年10月13日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走动式”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