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肃南打好生态补偿“组合拳” 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

 2020/10/26/ 13:59 来源:张掖日报 于宏 张建虎

肃南打好生态补偿“组合拳” 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

  于 宏 张建虎

  肃南县紧扣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重点,以提高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核心,聚焦生态、流域、产业优势,先行组织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凸显生态优势 补偿基础更加扎实

  “十三五”以来,县上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举全县之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通过积极争取,先后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和公益林生态补偿,相继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面积2091.9万亩,争取补偿资金16.38亿元;落实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79.65万亩,争取补偿基金2861万元。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力促山水林田湖草、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祁连山国家公园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落地建设,搬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农牧民295户920人,安置森林、草原生态管护员216人,退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67宗矿业权、7座水电站和3项旅游设施建设项目,落实补偿资金15.15亿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生态保护措施跟进,全县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功能明显提升,区域内生态退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森林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凸显流域保护 补偿机制启动见效

  在全面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和《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实施意见》精神基础上,以获批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为契机,组织开展生态综合补偿前期调查、方案编制工作,统筹创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推进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态优势特色产业和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制度化4个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际,以黑河、石羊河和讨赖河三大流域为重点,在积极对接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健全纵向补偿机制的同时,根据跨境断面的年水体水质情况,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水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资源费分成的水量补偿模式,确定对流域水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9条河流实施横向补偿,其中以水质监测为主的河流8条、水量监测为主的河流1条。目前,先期在黑河流域开展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工作,并与甘州区签订《黑河干流甘肃省肃南县——甘州区流域横向补偿协议》,协议期为三年,协议以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监测确认和公布的黑河跨界考核断面水质水量为标准,监测水质达到标准,由下游向上游进行补偿,监测水质未达监测标准,由下游向上游进行补偿,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方面。

  凸显产业发展 补偿效应明显增强

  在巩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加速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生态农业方面,谋划产业发展项目5个,投资5.7亿元,重点着眼本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以“牛羊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养殖、饲草料生产和农畜产品加工” 三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结合林下经济建设及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祁连山马鹿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业高端化、生态化、标准化、安全化,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文化旅游方面,谋划产业发展项目8个,投资4.09亿元,重点打造 “名山、名寺、名人、名吃”为主的金字招牌,体验“民族、民俗、民居、民风”为主的特色品牌,构建“古色、红色、绿色、特色”的发展模式,提升马蹄寺、文殊寺、康乐草原、巴尔斯雪山等景区服务功能,建设九台山滑雪场、悬堂寺丹霞等重点项目,构建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近期,结合行业部门实际,在先行开展重点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基础上,不等不靠,积极行动,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原则,推进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落实。至目前,已率先启动实施的产业发展项目8个,累计融资3.12亿元,到位资金1.6亿元,完成投资0.69亿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5个。

  凸显组织保障 补偿举措得力有效

  结合本县实际,及时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对国家生态综合试点县实施方案的审定,参与工程投融资政策和有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制定、指导有关建设工程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国家生态综合试点县实施方案的编制、建设工程监督实施等工作。目前,以县委县政府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单位具体抓的目标责任体系初步建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