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创新招投标模式 优化营商环境——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标不见面工作综述

 2020/11/05/ 08: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燕春丽

【惠企政策 不来即享】

创新招投标模式 优化营商环境

——我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标不见面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招标、投标是各类项目建设前期必经环节。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电子标书免费提供,极大地减少了投标企业的交易成本,有效破解了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问题,调动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潜在投标人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近年来,全省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了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

  标书免费全国第一家

  为规范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简化交易程序,优化发展环境,2016年3月,省发改委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各级政府举办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开展交易活动的,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交易服务平台一律不得收取标书费,不得另行设置其他收费项目限制投标人免费查阅和下载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等。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数据电文形式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加载至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供潜在投标人免费下载或查阅。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是鉴于我省已全面具备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等网上查阅和下载条件,标书查询和下载中不存在印刷、邮寄成本,具备不再收取标书费的现实条件。当时,甘肃是全国第一个免收标书费的省份。

  免收标书费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费降负举措,降低了投标成本,提升了中小企业市场参与度。长期从事工程建设的贺鹏说,“只要够资格的项目,我们都会投标试一试。不会再为次次购买标书却屡屡中不了标而头疼。”

  除了免收标书费,为提高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工作效率和质量,维护招标人、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的合法权益,省发改委还制定了评标评审专家劳务费支付标准。并且规定,评标评审专家劳务费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支付,招标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向评标专家发放除评标评审专家劳务费、往返交通费等正常评标费用以外的其它任何钱物。不得违规向评标评审专家以外的人员发放劳务费。

  不见面开标的新模式

  今年2月,在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建设项目农业观光带工程施工项目的开标大厅里,没有了以往的热闹,也没有一家投标人在现场。这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出的网上“不见面”开标。

  在传统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现场开标环节是整个交易过程中人员聚集性最多的环节。新启用的不见面开标平台,通过整合电子签名、电子证照、区块链存证、电子签章、对接公安部的身份核验等技术,解决了投标活动中多个关键节点。

  事实上,相对于传统开标模式,“不见面”开标让企业项目经理、法人代表等免去开标现场,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变,有效节约了投标成本。

  今年3月7日,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发布公告,由于疫情影响,原计划投标的甘肃省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第一批实施项目,将“现场开标”改为“不见面网上开标”。此举吸引了368家全国各地的企业参与投标。

  最终中标的为湖北省的一家企业。该企业项目经理张莹向媒体表示,因为还处在新冠疫情的影响期间,在出行方面面临许多限制。白银市实行的“不见面”开标,让企业在疫情期间还能参与投标活动,极大地提振了员工的信心。

  据介绍,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招投标项目最终成交金额10.02亿元,节资1.15亿元,节资率10.3%,创白银市单个项目节资金额和节资率之最。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我省酒泉、张掖、高台、金塔、静宁等地,节资、增效的“不见面”开标的投标模式已全面铺展开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见面”开标,隔离了投标主体,有利于遏制串标围标等违规行为。同时,斩断了投标主体和评标专家在交易活动中接触,有效防范了“暗箱操作”,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平、公正地开展。

  公共资源交易更健康有序

  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助力全省项目建设,优化改善营商环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全面实行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四个零服务,通过精简交易环节、简化交易流程,实现项目受理“一窗办”;通过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建设,实现交易过程“一网办”;通过采取优先办理、容缺受理,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实现交易流程“简化办”;通过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全网公开、全程流程,倒逼项目限时办结,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各个环节“马上办”。

  通过不断减环节、降成本、增服务、促规范,全省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得以构建。

  从今年7月起,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正式步入电子保函时代。电子保函适用范围从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扩展至政府采购、矿业权出让转让、国有产权交易等项目领域,基本达到全覆盖。“全面推行电子保函,意味着纸质保函和现金保证金有了替代品。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相关负责人说,招标人可以自主选择担保方式,投标人在系统中至多3步操作即可完成电子保函申请,最快24小时内出具保函。

  几年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统一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平台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系统功能作用更趋优化,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有序,重大项目招标采购有力推进。2019年全省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3416个,成交金额3017亿元。

  记者了解到,为深化“放管服”成果,切实维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秩序,今年年底前,我省还将组织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各种涉及地域、行业和所有制歧视的不合理规定,防止随意附加各种意向性限制条件,让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向着阳光、健康迈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