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博物馆】刀叉匙,中国人使用的历史更早

 2020/11/09/ 08:5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陈芊

  刀叉匙,中国人使用的历史更早

骨叉

环首曲背铜刀

  谁都知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吃,也是最讲究吃的民族。光菜系就有八大菜系,这还不包括很多风味独特的小菜系,总之,中国菜山珍海味,水陆杂陈,东西南北中,酸甜苦辣咸,各有各的风味。其食材之丰富,烹调手段之多样,世无匹敌。“你有排场我有讲究”,中国人在享受自家丰盛美食的时候,其实也很艳羡西餐的洋讲究,西餐的牛排沙拉这些食物倒也就罢了,最是那些铮亮的刀、叉、杯、盘让人感觉既洋气又神气!

  刀、叉、匙等餐具在国人心中便成了西餐的形象代表,被视为西餐所独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铜刀与骨叉:中华祖先4000年前就开“洋荤”了

  事实是,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跟如今的西方人一样也是用刀叉进食的,有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齐家文化时期的“环首曲背铜刀”及“骨叉”为证。

  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年—3700年,是以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为其主要遗址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所以得名。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环首曲背铜刀”就是齐家文化铜器的典型代表。环首曲背铜刀应该是甘博收藏年代最早的青铜器了,出土于甘肃省康乐县,这把刀通长18.6厘米、宽2.9厘米、厚0.2厘米、柄长5.5厘米。环首、直柄、凸背弧刃、刀尖略上翘。这把刀除了方便系挂设计的柄部圆环以外,整个造型与西式餐刀并无二致,都是刃根部为刀身最宽处,刀柄处变窄,这样的设计使得刀的重心落在刃根部偏前,方便切割肉类等食物,乃地地道道的餐刀。

  再看一柄骨叉,这柄骨叉同样是齐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有4000年之久了,若不是文物标明年代,真不敢相信它是数千年前的先民所制。这柄骨叉长15.8厘米、宽1.8厘米、厚0.2厘米,叉部呈长方形,尖端为三齿,细长方形柄,柄端呈三角形。去掉柄端的三角造型,这柄骨叉与现在餐桌上的叉子有什么分别呢?最难得的是,这柄骨叉制作得如此规整,打磨得这般光滑,想想看,它可是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手工活,制作竟如此精美,真令人叹服!

  铜刀与骨叉都是齐家文化时期先民们的餐具,我们的祖先在混沌初开时期就已经开了“洋荤”,以刀来切割食物,再用叉取食食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祖先的餐桌文化就已开启了。

人首柄铜匕

人头柄铜匕

  铜匕:一半是食器一半是武器

  匙或汤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勺子,这种餐具中西方餐桌上都有,只不过,西式汤匙一般是金属的(主要是不锈钢制作),往往与刀叉成套使用,且以餐巾铺垫映衬,成套地摆在餐桌上,明晃晃地看起来很气派。中式的汤匙金属制作、陶瓷工艺的都有,而以陶瓷汤匙为主,因为中餐具取食的主要器具是筷子,汤匙无法与筷子为伍,讲究点的只好与盘碗配成了套,盘碗是盛食的器具,而汤匙是挹(yì)取工具,就算配成了套也不那么引人注目。

  舀汤用的餐具匙,它的前身竟是匕,也就是匕首。我们看看“匙”这个字,乃是“匕”形“是”声,从形声字的造字法就可知道,“匙”与“匕”是有渊源的。匕首最初也是一种取食器,可以说它兼具刀与叉的功能,既可以切割食物,又可以挹取食物,还可以搅拌食物,有筷子的功用。在远古时期,匕这种餐具竟是多面手。

  匕的多功能到后来更是分化到极致,随着文明的发展,筷子(也就是箸)的发明,作为食器的匕首则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强化了匕的割、刺作用,把刃部磨得更加尖利,同时增厚其柄部,这样的匕就演变成为短剑类的武器,即所谓的“匕首”;另一类强化其挹取、掏拨作用,加长柄部,前端凹扩成桃叶形,这便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勺子,也就是匙。

  相比刀与叉,匕的出现要稍晚一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人头柄铜匕两把,都是辛店文化(距今3400年—2800年)的产物,两把人头柄铜匕都采集于甘肃省广河县。一把人头柄铜匕造型比较拙朴,匕身平直呈长舌状,末端为圆弧形并微上翘。柄首为人头形,高鼻,圆眼,厚唇微张,半环形双耳,一耳残缺。另一把人首柄铜匕同前一把人头柄铜匕造型相似,但做工却要精美许多,这把铜匕柄首也是人头形,高鼻,圆眼,圆口,双耳为半环形,颈部涂红色,身体为方格网纹。这把人头柄的人面双目圆睁,嘴微张,一副机灵惊诧的表情,比前一把人头柄铜匕人面憨直质朴的面目更有意趣。这是两把还没成为武器的铜匕,但它已经有了勺子的雏形。

  从新石器晚期一直到商周时期,长达两千年的时间,中国人的餐桌上一直摆放着刀匕叉做餐具,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筷子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刀匕叉才渐渐退出了中华主流餐桌文化,但北方游牧民族却至今保留着以刀匕做食器的习俗。

  链接下

  从刀叉到筷子,从分餐到合餐

本文撰文·陈芊 供图·甘肃省博物馆

  我们的祖先也曾像现代西方人一样,使用刀叉而非筷子做餐具。其实,使用什么工具做餐具是有内在原因的,除掉食材的种类及烹饪方式决定取食的工具以外,餐制更是选择刀叉还是筷子的决定因素。

  使用刀叉吃饭就要同时使用左右手,这就要求进餐时人与人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距离太近,胳膊可就要打架了。另外,用刀叉吃饭食品必须得离人近点,大概也就限于从胸前的盘子到嘴之间的距离,食品放得远了,如何用刀切割,又怎样用叉进食?总之,刀叉适用于分餐制。筷子就不一样了,一双筷子可以把取食的半径延长到比餐桌半径还长的距离,因此,筷子的出现为合餐制提供了可能。而西方人至今使用刀叉进食,与他们保持分餐制是互为因果的。

  中国最早实行的也是“分餐制”,到了北宋后期才进化到如今的合餐制。分餐制的历史要远远长于合餐制。为什么最初是分餐制?因为早期食物相对匮乏,食品少,“按人均分”就是比较合适的分配原则。分餐制可以做到人人有份,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个性差异。随着生产力的进步,食物逐渐充足,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分餐制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食物多样化的要求。于是,合餐制逐渐便取代了分餐制。从这个角度来说,筷子取代刀叉是应运而生,是社会的进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