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河南武陟:“一观”半部治黄史 “一渠”造福人民

 2020/11/17/ 17:3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见习记者 杨宏玲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见习记者 杨宏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重大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黄河不仅实现岁岁安澜,更呈现出全新的生命状态。

  11月16日下午,“丈量五千年 变黄河岸”主流媒体沿黄探访河南活动采访团走进焦作市武陟县,探访“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人民胜利渠,了解中国治黄文化。

  武陟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与河交汇处,历来是治河的关键要地,是了解中国治黄文化的窗口。从大禹治水到雍正敕建嘉应观,从修建永济渠渠首到兴建人民胜利渠,波澜壮阔的治黄画卷在此展开。

  “嘉应观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一座河神庙,但是这里所供奉的并不是天上会吞云吐雾的神话人物,而是彪炳史册的15位历代治河功臣。”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党支部书记翟松峰说。

  嘉应观中大殿供奉着一位治河功臣,身穿龙袍,头戴皇冠,引起大家的好奇与关注:一位治河功臣,为何会享受帝王待遇?

  翟松峰解释道,这位治河功臣可不简单,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河官员,是雍正的皇叔、嘉应观的首任道长——牛钮

  在位于渠首的人民胜利渠展览馆内,一张张充满历史气息的黑白照片,一行行记录时代的语言文字,一页页珍贵的历史资料,生动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人民胜利渠热火朝天的场面。

  “抬头是邙山,低头是河滩。大风黄沙刮过来,光想埋住。”这是人民胜利渠通水前,渠首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溉工程,1951年开工,1952年4月建成开区设计溉面积184.84万亩,主要担负着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源供水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包括新乡、焦作、安阳三市的12个县市(区)的57个乡(镇)。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渠首分局局长张存省介绍,人民胜利渠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序幕,成为新中国治黄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我生活在长江流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黄河,更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黄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木兰溪提出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我觉得人民胜利渠也完全做到了。一条渠改变一条河、几座城,造福一方人民、一个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来自福建东南网的记者说。

  人民胜利渠的兴建,打破了外国专家“黄河无法治理”的论断,曾先后吸引4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官员前来参观考察。68年来,人民胜利渠使灌区内10万多亩盐碱地全部变为良田,还催生了“原阳大米”“延津小麦”等全国知名农品牌。

  在豫北怀川平原上,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的武陟县,见证着黄河沧海桑田的发展变化,传承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受到无数游客的喜爱和盛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