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武威:打造“八大产业”确保稳定脱贫

 2020/12/08/ 10:2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记者 毛婧雯

武威:打造“八大产业”确保稳定脱贫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2017年,凉州区、民勤县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33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古浪县、天祝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至此全市35.4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23.14%下降为零,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高质量脱贫答卷。这是记者从12月7日上午举行的甘肃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上获悉的。

  富民产业让群众吃上稳定脱贫“定心丸”

  “近年来,武威市拉开架势培育群众家门口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富民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短到长、从低到高、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转变,让广大群众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增收,吃上了稳定脱贫增收的‘定心丸’。”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说。

  截至目前,武威市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1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3万亩,产量居全省第一位;食用菌产量达到6.7万吨,居全省第一位;藜麦种植面积达到11.6万亩,约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牛存栏67万头,羊存栏580万只,猪存栏89万头,鸡存栏930万只,全市三县一区均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凉州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武威市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优质瓜菜、肉类、食用菌生产基地。“八大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72.15%、38%。

  挪穷窝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双赢

  武威南部祁连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十三五”以来,武威市将祁连山高深山区、水源涵养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4.6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到交通便利、地势开阔、容易培育产业的古浪县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集中安置区,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改穷业”的目标,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武威市先期实施了古浪黄花滩水利骨干工程、天祝县南阳山片小康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新开垦耕地12万亩,建成安置点45个,新建住宅1.19万套,集中搬迁安置4.6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村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供水、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一揽子解决了搬迁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

  武威市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占新腾旧”政策,通过采取“退、封、造、管”措施,建设长50公里、宽20公里的生态恢复区,营造水源涵养林20.7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7.47万亩,封山育林71.62万亩,迁出区林草植被逐步恢复,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实现了“人退山绿”。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时,对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对标对表确保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反复“过筛子”、反复“回头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提升,贫困地区面貌和群众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武威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6963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2566元,增长44.5%,古浪天祝两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561元、8265元,实现稳定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持续厚植,贫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