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掌田”到“一户一田”
——临泽县农业集约化发展纪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吴正楠 祁玉洁 郑朝华
化零为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彻底解决农村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临泽县因势利导大胆探索推进“一户一块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出了一条土地扩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种效应叠加的致富发展之路,让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红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彻底破解了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瓶颈难题。
“补丁地”化零为整
寒冬时节,我省多地农村已进入“冬闲”,但临泽县沙河镇西头号村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里,挖掘机、推土机轰鸣着来回作业平整土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临泽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7个乡镇拉开帷幕,目前已经有4个乡镇完成建设任务,沙河镇西头号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对于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临泽县鸭暖镇来说,刚开始实施高标准“一户一田”项目,并不是那么顺利。当时村民认为政策是好政策,但也有自己的疑虑。
为消除村民顾虑,鸭暖镇将1200亩分散的“补丁地”整合为“一块田”,进行试点,经过一年的示范后,不但没有出现群众担心的问题,而且还增产增收了。
鸭暖镇张湾村村委会主任闫自明说:“尝到甜头后,村民积极性提高了,纷纷报名参加土地合并整改,由当初政府要我整改到我要整改的彻底转变。”
“一户一块田”是在充分尊重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坚持承包关系、土地性质、以社互换范围“三个不变”原则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要求,通过丈量公示、归并平整、互换并地等方式,因地制宜,将“补丁地”聚成“一块田”。平整后的“一块田”让横七竖八的田埂垄沟、碎田边界、田间道路得到复垦,部分小地块之间的水渠进行有效归整。
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自勤说:“高标准‘一户一田’项目让耕地面积扩增约3.6%左右,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目标,配套架设滴管水肥一体化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据了解,临泽县高标准农田项目于去年11月份开工建设,两年计划在全县各镇建设高标准农田14.07万亩。目前,已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一户一块田”土地平整面积13万亩,下剩的建设任务,当前正在紧张施工中。
从“一户一田”到“一村一田”
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临泽县鸭暖镇张湾村七社村民张维钦告别了在“补丁地”“巴掌田”东奔西跑的日子。
“以前浇水可难心了,灌溉完14亩地,至少需要4天4夜,现在地好种多了,不费水,不费人,还不费心。”看到平整后的土地,鸭暖镇张湾村七社村民张维钦打开了话匣子。
张维钦坦言,分散的14亩耕地被整合成一块田,方便了机械化作业,春种秋收省时省力,过去收割时要4至5天才能完工,现在3个多小时就能收完,农闲时还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临泽县实施土地并块整合后,通过采取统一耕作播种、统一灌溉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翻耕等方式,进行科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农民耕种、灌溉、收割等环节的工时大幅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成本明显降低。
说起一户一田给农民带来的实惠,闫自明更是赞不绝口,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水费亩均由往年140元减少至55元;机器犁地每亩由90元减少至55元;机器收割由往年的140元减少至85元;灌水用工由往年70元减少至20元;化肥每亩260元减少至180元;人工每亩减少2个,累计亩均节约成本505元。这样不但可以让农业节本增效,还可以让农民增收减负。”
除此之外,以往村民由于土地零碎、四邻较多,常因机收、耕播、灌溉、施肥等问题发生地界纠纷。“一户一块田”平整后,极大减少和解决了农户因挤埂占路等引发的纠纷,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农村和谐稳定。
李自勤表示:“实施‘一户一块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最重要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低租金’问题。平整后的土地租赁费用由原来的300元/亩提高到700元/亩,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来临泽投资发展现代农业。”
“下一步,临泽县还将探索发展‘一村一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盘活土地资产,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乡村振兴增添发展动力。”李自勤说。
据了解,临泽县两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14.07万亩耕地可形成完善的高效节水农田灌排、田间道路和生态林网体系,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年可节约水资源3236万立方米,节省化肥及农药用量34%,预计粮食增产1407万公斤,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探路农业集约化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临泽农村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昔日的戈壁滩如今田成方、管成网、路相通。高标准农田建成了,如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李自勤介绍,临泽县把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治本之策,探索建立了“4+1+N”(种、菜、畜、果+菌+特色种植)的产业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种植收入+务工收入”多元增收模式,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50万元。
临泽县沙河镇西寨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该村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共计平整土地2500亩,平整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6%以上。西寨村坚持“菜园子、果园子、花园子”发展定位,把特色产业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按照 “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模式成功引进乾丰富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西兰花740亩,旭丰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饲草玉米400亩,旭君花卉苗木繁育160亩。
“一户一田”集约化经营后,西寨村综合收益亩均增加约500元以上,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群众逐步向产业工人转变,流转土地群众就近到各专业合作社务工增加劳动收入,至目前西寨村各集约化经营基地用工量达到了7600余个,仅西蓝花种植基地用工就达到了5800余个,发放劳务工资8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特色化经营,实现了节本增效、增收减负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的局面。”西寨村村委会主任吴东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临泽大地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千里戈壁上的“沃田”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荣获2019年度“省长金融奖”
- 2020年12月24日【图片新闻】嘉峪关市新城村戈壁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西红柿成熟
- 2020年12月24日【图片新闻】景泰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 2020年12月24日【图片新闻】临夏县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