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白银电力工人吕格平:25年来累计献血6000毫升 同时决定在离世后捐献遗体

 2020/12/25/ 08:42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通讯员 张红平 首席记者 张鹏翔

电力工人吕格平:心中有爱生命无悔

25年来累计献血6000毫升 同时决定在离世后捐献遗体

  甘肃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吕格平(左三)颁发甘肃省无偿捐献遗体器官优秀志愿者纪念章。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通讯员 张红平 摄

  从25年前开始献血,他每次献血量都在400~500毫升,累计献血6000毫升!

  他决定捐献遗体,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第110757位志愿者。

  近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员工吕格平家中,了解志愿者吕格平的身体状况,并为他现场颁发甘肃省无偿捐献遗体器官优秀志愿者纪念章。

  今年49岁的吕格平,是国网白银供电公司石洞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员工。他热情开朗,工作认真,热心公益,是兰州市文明志愿者,经常和志愿者们一起开展志愿宣传,并坚持无偿献血20多年。从1995年当兵时第一次献血到如今,他已经献血十几次,每次献血量都在400~500毫升,累计献血6000毫升。

  “那么多人需要移植器官才能康复,可是捐献器官的人太少!”在参与了很多公益事业后,吕格平为有人因器官衰竭而找不到捐献者离开人世而遗憾,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为公益事业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想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但他不知道这些要在哪里办,也会经常向熟人打听。

  2015年7月,吕格平在兰州市张掖路献血时,同血站的工作人员说起自己的想法。工作人员告诉他,甘肃省红十字会可以办理。于是,吕格平来到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填写了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决定有一天自己离世之后,将遗体捐献给社会,真正实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志愿。

  “家人不理解,特别是我妻子,哭得眼睛都肿了,就是不让做这件事。后来通过我对妻子做工作,说如果去世火化了,什么都没有了。要是把眼角膜捐出去,能让更多的人见到光明;把器官捐给需要的人,能够让他们重获新生,还能延续自己的生命,为社会做点贡献。”家人不理解,吕格平可以做工作说服;周围的人不理解,吕格平也不争辩,一笑置之。“这些事,不能奢求每个人都理解。”

  就这样,吕格平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第110757位志愿者。据了解,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目前共有1945742人登记。

  今年6月份,北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吕格平打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骨髓,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吕格平的家人出于对他身体的担心,有一些不赞同,但是他十分坚决,并且表示,只要有需要,他就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而且不求回报。

  距离吕格平申请遗体捐献登记已经过去五个年头了,每年年底,甘肃省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都会来到吕格平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这一刻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们,什么是大爱,什么是无私奉献,吕先生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它的意义!生命是有限的,可生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社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可爱的人,才会真情永存!”这是12月16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志愿者走访吕格平后在微信群里发的一段话。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通讯员 张红平 首席记者 张鹏翔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