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跨越山海 筑梦小康
邱 伟
展现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电视剧《山海情》日前播出,剧中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主义内核以及制作方对品质的精打细磨、演员对角色的深挖细描,真实而动人,让这部现实主义大戏成为观众眼中“最接地气的扶贫剧”。
写实基调中融入喜感
电视剧《山海情》以福建与宁夏进行的东西协作对口扶贫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在扶贫帮扶下,群策群力,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山海情》一开篇观众就能随着镜头真切体会到。画面中,西北农村真实的年代感、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域风情、坚韧炽烈的当地民风和挣扎求生的民生之艰让人身临其境。“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仨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抓,吃得只剩下最后一只”……
贫困之苦、脱贫之难写在每个村民脸上,演员身上的衣服就像用风沙洗过一样,轻轻一拍扬起一股灰尘。西海固移民途中遭遇沙尘暴而受伤的剧情还原了“干沙滩”的真正内涵,如同一句诗中所写“跺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
剧中,马得福和李水花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李水花的父亲因为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的彩礼就把她嫁到邻村。不愿意认命的水花选择坐火车出逃反抗命运。在火车上,水花和追来的马得福四目相对,眼神中的委屈与无助看得让人扎心。
《山海情》通过影视语言记录了脱贫攻坚的真实,又摆脱了苦情底色,整部作品在写实的基调中融入了昂扬和喜感。第一集中,“洋芋吃够了”的娃娃们结伴离家出走的一幕,在影像表达上颇具诗意,呈现出年青一代对好日子的向往,也点出了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全剧主题。
在第四集中,郭京飞的上线被网友称为《山海情》的“巨大转折”。由他饰演的福建籍对口援宁扶贫干部陈金山初次亮相就遭遇行李被盗,在派出所,陈金山和西海固民警的对话实力演绎了什么是方言不通,光是“治沙”“自杀”就掰扯不清,最后只能请来马得福做翻译。网友反馈,“本来哭得好好的,郭京飞一上线,我就笑了。”在之后的剧情中,福建干部、专家与闽宁村民笑料百出的对话一幕接一幕上演,以至于每次双方一对戏就能引发网友满屏的“哈哈”弹幕,“本以为全程西北方言就已经很生动了,没想到加入了福建方言之后,效果更劲爆。”而观众在笑过之后,也更为直观地理解了东西协作扶贫工作之初的艰难。
“土味儿”角色极为传神
人物脸谱化、扶贫桥段符号化、表达空洞化是很多扶贫剧的通病,而《山海情》在艺术表现力上打破了此类题材的瓶颈,它以生动的剧情和节奏展开叙事,作品的魅力更多来自于生动真实的时代群像。
这部剧阵容强大,由黄轩领衔主演,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陶红、王凯特别出演,热依扎、黄尧、白宇帆、尤勇智、胡明、姜冠南、王莎莎主演,郭京飞、祖峰、白宇、郎月婷友情出演。
很难想象,一部体量只有23集的扶贫剧里,知名演员就有如此之多。
对比一些扶贫题材作品以更时尚化、年轻化的表达吸引不同圈层的观众,《山海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张嘉益、黄轩、热依扎等一众演员出场,“个个灰头土脸,但是一秒入戏”,分不清谁是明星谁是群演,演员们塑造的“土味儿”角色极为传神,让观众生出“不是在演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既视感。
剧中,张嘉益饰演的代理村主任马喊水人如其名,简直就像从土里长出来的。从《白鹿原》到《装台》,再到《山海情》,张嘉益的演绎一次次突破观众的想象。在《山海情》中甫一出场,张嘉益歪戴帽子、叼着树枝、一脸油滑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村头老汉。
黄轩饰演的脱贫带头人马得福从扮相上就让人惊喜:黑红的面庞上两团高原红,乡音醇厚,骑一辆“二八”自行车飞奔在戈壁乡间,让人信服黄轩就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少年,有股“心眼子比石头实,脾气比驴犟”的劲头。
热依扎的表现则让她的名字不断出现在热搜榜上,这个曾在《甄嬛传》中把皇上呛得一愣一愣的宁贵人,在《山海情》里脱胎换骨,塑造了一位西北农村女性,她的遭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人物身上的质朴、善良、坚韧、倔强以及成长又让观众无比感动。
方言演绎生活质感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在6家卫视和三大视频网站同时播出。其中,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放的是普通话配音版,东南卫视、宁夏卫视及跟播的深圳卫视播放原声版,也就是方言版。
《山海情》剧组起用了大量的西北籍演员使用方言演绎,突出了西北人率直、淳朴的特质,令人物塑造生动而又有感染力,颇受剧迷喜爱。从播出效果看,方言版《山海情》展现了地域方言在电视剧作品中的独特魅力,为剧中西北地域的生活质感带来了“灵魂”。这也让《山海情》成为《装台》之后,又一部因为使用方言而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
用方言拍《山海情》是剧组创作和筹备时决定的。当时剧组扎根宁夏采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在感受剧情氛围的过程中,剧组捕捉到当年一个真实的情况:对口扶贫的福建干部来到西海固,听不懂当地人讲话,当地人也听不懂福建方言,扶贫的第一关就成了语言关。
导演孔笙之所以坚持以方言形式最终呈现出故事,是希望《山海情》能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笃定地相信在戏剧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当我们深入西海固后,对方言的感受就更强烈,那一方人就是如此,他们的性格、喜怒哀乐就是这样。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剧组参考了宁夏和陕西等地方言,组合形成了剧中的泛西北话。”
相比之下,配音版的《山海情》则存在配音与口型对不上、与人物剧情不够贴合的问题,在播出成片的呈现上留下了些许遗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23日【资讯】电视剧《英雄的旗帜》获剧本扶持
- 2020年12月23日《大秦赋》力求还原史实细节
- 2020年10月30日电视剧《功勋之张富清的笑》和《圣地可可西里》在景泰取景拍摄
- 2020年07月29日【幕后】电视剧《三十而已》缘何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