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美,美在黄河。
兰州,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故称“金城”的兰州,人们对母亲河更有一份深情。
深秋时节,美丽的兰州黄河风情线满目苍翠,与壮美的黄河相映成画。一年前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调研时,登上兰铁泵站,不禁发出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感慨。为使黄河百里风情线特色更特,中铁一局建设者勇挑重担,为推进黄河母亲河流域污水治理昼夜奋战。
由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承建的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是一项污水集中治理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同时也是保护黄河的生态工程。作为甘肃省首批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进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开工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早一天建成,就能处理更多污水,就能为保护母亲河尽更多一份力”在进场后第一时间项目经理鲁佩林就这样强调。在他的带动下,“开工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项目中标后第一时间,市政环保公司前期策划组赶赴项目深入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工程概况、项目特点、重要节点、存在问题等,分别从现场标准化建设、资源配备、安全文明施工、工程创优目标、新技术应用、物资设备采购、经济成本管控等方面进行全面策划,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自6月中旬进场施工以来,为激发全体参建员工的大干热情,迅速掀起施工会战高潮,项目部举办了劳动竞赛誓师大会暨“夏送清凉”慰问活动。
“高标准建设绿色工程!高质量打造精品工程!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务!捍卫质量零缺陷,保卫安全零事故。奋力大干保节点,攻艰克难创一流。建设金城担使命,母亲河畔铸丰碑!”项目党员先锋队、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高举右拳的宣誓声振聋发聩。
入场第一天首根围护桩便开始施工,尤其是“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专项劳动竞赛开展以来,项目部紧抓施工大干黄金季节,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大干快上掀起施工会战, 433根围护桩、61口降水井、基坑冠梁、基坑开挖等一个个施工难点被陆续攻克,一个个重大节点如期完成。
母亲河畔,中铁一局建设者用实干践行诺言。
“五字”力克“拦路虎”
兰州市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全地埋式设计,污水处理全过程通风除臭,地下部分为污水处理设施,有效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厂散发刺鼻气味及环境凌乱的现象,地上为绿化景观设计,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及各类景观绿植,建成开放式景观公园,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建成后有效助力实现“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
但在西北地区,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还是一个“全新课题”,相较于传统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施工难度更大、工序更复杂,对项目施工组织、成本管控、形象进度等要求更高,其中,长达227.5米,宽136米,深近21米的深大基坑施工更是摆在全体建设者面前的“拦路虎”,尤其是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深基坑位置距黄河直线距离仅有60余米,地下水丰沛、地质条件复杂、开挖难度大等困难摆在大家面前。在历史上,深基坑的位置正是古代黄河河床的位置。
但在有过黄河河床地区施工经验的鲁佩林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就是红砂岩地质基坑施工,这是世界级施工难题,参建过兰州地铁一号线的鲁佩林深深的领教过它的厉害。
红砂岩地质会随着风化程度、干湿循环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没有遇水时土层坚硬如岩石,而一旦遇水,则迅速变软、膨胀,进而成为流沙,没有任何承载力,稍有不慎便出现地表沉降、涌沙涌水。
“拦、截、堵、排、降”,这“五字绝招”是项目成立的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反复酝酿研讨考证后得出的拿下“拦路虎”的“必杀技”。“拦”是指带有承压水流出时预埋导管将承压水拦截并导出,减轻基坑压力;“截”是指将基坑内的水节流汇聚至集水井后抽出,从而避免引起周边地表及建筑物、管线沉降,围护结构变形失稳;“堵”是指基坑边的渗水区域采取直接堵漏方法,采取速凝剂堵漏并喷射混凝土加固;“排”是指在基坑周边敷设排水管道800余米并最终汇入一期水厂进行集中处理;“降”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61口降水井进行连续抽水,每天排水量达到29280立方米。
在这“五字绝招”的保证下,基坑施工顺利推进。进入四季度以来,项目部经过100余天日夜攻坚后,基坑土方开挖成功见底。截止目前,已完成基坑土方开挖,并开始第一块底板垫槽浇筑,项目建设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百点”啃下“硬骨头”
“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基坑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不一样,它的地质条件更复杂,周边环境更复杂,基坑监测工作更复杂”在谈到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基坑测量工作时,基坑精测组组长牛犇一连说了三个“更复杂”。
诚如他所言,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基坑内杂填土深达7米、红砂岩地质条件,地下水丰沛,在开挖深度近21米的深基坑施工中,基坑南侧紧邻着一期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车间,北侧紧邻小区住宅楼,东侧和西侧是兰州市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任何异常沉降都会给周边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基坑沉降监测是项目基坑施工中不折不扣的“硬骨头”。
每天清晨,东方天边刚露出鱼肚白,精测组的成员便抗上测量设备,迎着朝阳走向工地,夜晚,他们又和月亮相伴回家。
“在基坑开挖后,为了确保周边建筑安全,我们多次论证,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在基坑内设置170个观测点,同时还编制了基坑监测专项方案,对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桩顶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含沙量,锚索轴力,周边既有管线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测和记录并形成书面监测日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依托智慧化工地建设,引进无人机监测技术,确保毫厘不差”测量员裴腾辉认真的说。
“往左一点”“好的,数据正常,我们去下一个监测点”这些都是他们每天最常说的话。一个月下来,精测组成员的鞋底基本被磨平了。每天,他们都要对这170个监测点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微信运动里每天20000多的步数忠实的记录了他们一天的工作量。
7月20日,正值桩基施工的高峰期,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牛犇发现基坑西侧的2个监测点发生异常沉降,而基坑的西侧3米之外是万伏高压线电杆,还有兰州的交通主干道,危险一触即发。在确认无误后他迅速将监测结果汇报项目领导,随即,应急预案立即启动,项目部迅速对沉降异常区域进行灌浆、加固,成功避免了危险发生。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他们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假如基坑任何一侧发生异常沉降,都是无法估量的危险。在这170个监测点背后的巨大付出是项目基坑作业得以顺利进行的坚强保证。
战斗堡垒“聚合力”
在项目进场伊始就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工人先锋号和青年突击队,在项目党支部的带领下,这三支队伍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尖刀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如何让这三支队伍发挥他们的力量?”。心里装着团队建设的“全景图”,眼睛盯着人才培养的“大棋盘”,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张智勃有着他自己的考虑。
“压担子”“搭台子”架梯子”这“九字真经”是他总结出来的“不二法宝”。
“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在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三支队伍的力量”张智勃胸有成竹的说道。
在他点对点有计划的培养下,这三支队伍在疫情防控、测量监测、基坑开挖、安全质量等各自领域都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45名职工中,年轻人占了70%,这三只队伍的主力也都是年轻人。
在基坑开挖初期,施工现场用电机械陡增,原先的线路不堪重负,经常发生停电,制约着土方开挖工作。由于劳务人员无法抽身,党员先锋队自发组织项目职工架设备用电源,肩扛手拉,喊着劳动号子,仅用半天时间便将备用电源架设完成,解决了因停电导致工期拖延的问题。
今年6月,项目部正式进场施工,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随着项目逐步开始施工大干,进场劳务工不断增多,疫情防控压力巨大。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项目的青年突击队勇敢的站了出来,在日常消杀、体温监测、核酸检测等抗疫一线,“年轻人”是最具代表的中坚力量。
6月份以来,黄河进入汛期,尤其是7月份的时候黄河水位线达到最高值,黄河水流湍急处出现漩涡,河心岛几乎全部淹没水中,黄河沿岸码头、茶摊均临时关闭。这对于仅在60米外施工的兰州盐场污水处理厂深基坑作业同样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时刻关注着地下水位的变化,一旦超过警戒线我们就立刻采取措施”。当夜幕降临,大部分人都回去休息了,精测组和安质部的年轻人还坚守在工地上,严密防范地下水位上升给基坑施工带来的风险。那段时间也是项目安质部长、青安岗岗长孙克强最紧张忙碌的时候。“回想那段时间,我觉得还是团队的力量让我们克服了所有困难”孙克强自豪的说。
汛期期间,精测组和安质部、工程部等各部门之间完美的团队协作使项目在基坑施工中迅速推进,圆满完成各个施工节点,安全质量平稳可控。
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在母亲河畔,中铁一局建设者有先必争、唯优必创、逢旗必夺,日夜奋战,用实干弘扬“扬水之德,兴水之利”的企业水文化,用履约践行“为市政添新景,让生态更环保”的企业愿景,以“精细高效,唯实唯美”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为守护黄河母亲河生态环境再立新功。(陈晓 张煜学 张晨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08日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开展春节系列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