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今年兰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样做 保持黄河水体健康 扩大“兰州蓝”成效

 2021/02/09/ 08:56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杜志超 马军

今年兰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样做

保持黄河水体健康 扩大兰州蓝成效

  每日甘肃网2月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2月8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局系统表彰大会,表彰先进的同时对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我市将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巩固扩大“兰州蓝”成效,实现土壤污染“零风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紧盯医疗废物、医疗污水规范处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定期发布空气、水(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医废处置和疫情防控工作动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正在编制《兰州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规划》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展开。有针对性地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专项规划、重大工作举措、重大工程和项目。

  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第一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应完成的17项整改任务。巩固兴隆山和连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成效,强化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探索完善自然保护区监管体制,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新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推进“绿盾2021” 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切实维护自然生态安全稳定。

  启动2030年前全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及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和企业明确碳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组织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西固热电厂等6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交易开户等工作,确保顺利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履约交易任务。继续加大对列入全市涉水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名单中企业的日常监管。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以降低PM2.5 污染为空气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推动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业窑炉全面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燃煤污染、扬尘污染、低空面源、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管控,完善大气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管网络。

  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完成湟水河红古段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三期工程、黄河(榆中段)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项目二期工程,推进实施宛川河生态湿地建设及流域污染防治。修订完善兰州市重点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枯水期水生态环境联合排查和枯水期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持续推进全市各级尤其是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城市黑臭水体监测和全市河洪道巡查工作机制,加快完成入河排污口布局规划与整治方案编制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积极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各项任务,积极落实《土十条》、坚决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凝练实施一批针对土壤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的工程项目,确保全市土壤环境安全。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开展突出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大排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大整治专项行动。探索试点“单元管控”制度,实现常态化排查和闭环式管理,继续扩大“环保管家”服务区域。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医废处置设施升级改造,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白色污染治理。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健全生态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力度。推动出台《兰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开展机动车排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基础调研。

  健全全民治污体系,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大力推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奖励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定期公开发布环境质量报告。加强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倡导和实施全民绿色教育,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志超/文 马军/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