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牛年新春话“犇”头——环县农村春节见闻

 2021/02/24/ 07:58 来源:陇东报 记者解天文 李卿

牛年新春话“犇”头

——环县农村春节见闻

  陇东报记者 解天文

合道镇红崖洼村红崖洼组易地扶贫搬迁点全貌。 陇东报记者 李卿 摄

  曾经,在环县的大山深处,过春节,就意味着孩童在院子外堆泥巴,大人在屋子内玩牌打麻将,春节访友,则是人人骑着摩托车,在羊肠小道上翻山越岭……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但实现了“云拜年”,通红的灯笼点亮半片山,一副副对联张贴在崭新的砖瓦房门两旁,房屋内,现代化的家具一应俱全。走亲戚、串家门,开的是小轿车,走的是柏油路……

  新时代农村新年的新变化,正是环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具体再现。

  家家住上安居房

  “过去过年,过的是严寒,过的是心酸。”这句话总挂在合道镇村民王霞的嘴边。据王霞回忆,过去,因为家里的窑洞出现裂痕,家人就住在救济的三间彩钢房里。每到过年时间,桌子上放一杯水,过一会儿就冻成了“冰棍”,但今年他们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度过春节,楼房里有地暖,全家不用再受冻了。

  2019年12月3日,对于31岁的王霞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天他们搬到了合道镇红崖洼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住上了上下两层150平方米的新楼房。从此,一家人告别了破旧的土窑洞和简陋的彩钢房。王霞说,以前住的房子不仅破旧,而且很小,没有像样的家具,距离镇上远,过年要提前到街道置办年货,山路不好走,来回买点东西很困难。

  近年来,合道镇把危房改造与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群众幸福生活的起点,将红崖洼村作为移民搬迁安置点,圆了村民的楼房梦。

  新楼房里不仅有明亮的客厅、干净的厨卫、漂亮的大床,还接上了无线网,平时,王霞的两个孩子经常以视频的方式向远在苏州务工的父亲问好。同时,在这里过年也方便了很多,菜市场就在门口,出门就是超市。“今年过年,我置办了很多年货,鸡、鸭、鱼、牛肉都很齐全,买到的水果、蔬菜也很新鲜。”王霞高兴地说。

  传承文明过“新”年

  正月初五,虎洞镇高庙湾村村民张龙龙家十分热闹。张龙龙今年在老家过年,又逢儿子满月,附近的乡邻和远方的亲戚朋友都送来了祝福。

  正月初五一大早,张龙龙家的院子里车进车出,人来人往,受疫情影响,大家都错峰前来拜年、贺喜。与往年不同的是,来客们坐在一起,更多的是谈论家里的收成怎么样,十分热闹。“我这几年一直在西安工作,很少回家过年。记得以前回老家过年,亲戚邻里大多就是聚众赌博,有时候还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矛盾纠纷。几年不回家,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张龙龙感慨道。

  乡风文明,离不开群众平时的点滴积累,更离不开村规民约等制度的制约。据了解,虎洞镇为了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充分发挥乡村治理联席会优势,时时商议、事事公开。根据乡村实际,在张家湾村推行“小微”工作法,在半个城、张大掌村设立积分超市,10个村全部落实“庄头户长”制,试推“枫桥经验”。在“国家扶贫日”召开第一届“最美虎洞人”暨精神扶贫表彰大会,表彰奖励“脱贫示范户”“养羊示范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庭院户”共57名。

  基础设施走在前

  2月13日,合道镇赵家塬村村民王军峰除了忙着招呼亲戚们吃饭,还要带着亲朋在村里走走看看。

  据王军峰回忆,以前过年,家里很少来亲戚,一是土路泥泞不好走,二是房屋狭小住不了太多人。现在不一样了,自从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点,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窑洞变成了新房子,基础条件改善了,亲朋好友开着小轿车来拜年也方便了。

  “现在农民都通过养羊种草发展产业,兜里有了钱。但新时代的农民,有了钱,要吃得好,住得好,还要提高素质哩。”赵家塬村党支部书记田宝平说。

  据悉,自从赵家塬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村子里的路都硬化成了柏油路,漂亮的房子集中连片排列在柏油路两旁,道路边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村子里设立了集中供水点,水质比以前好了很多,村头设有垃圾处理站,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不少,文明美丽乡村正在形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