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巾帼逐梦绽芳华

 2021/03/08/ 06:4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杜雪琴

  张平香:炭素战线的“花木兰”

张平香正在车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罗永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谁能想到,个头不高,看起来普普通通,只有中专学历的张平香会成为大家公认的炭素行业“小专家”。

  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最终登上了炭素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的“金字塔尖”,被誉为炭素战线的“花木兰”。

  2020年11月24日,张平香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有过泪水和煎熬,更有成功和喜悦,近30年的坚守与付出,张平香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劳动者闪光的足迹。

  勤学苦练,技术岗位崭露头角

  1992年,张平香从甘肃省冶金工业学校冶金企业电气化专业毕业后,来到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兰州炭素厂,一心想把所学专业用于实践。

  张平香被分配到加工厂,当上了电工维修技术员。

  “刚到单位时,看到从美国、日本引进的各种结构复杂的进口设备,我一下子就蒙了。”张平香说,操作这些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知识远远超出了她一个中专生的学业水平。

  但张平香并没有被这些“洋货”吓倒,她暗暗给自己加油鼓劲:一定要尽快掌握这些设备,一定要在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方面有所作为。

  张平香主动从车间技术室下到电工班,与工人师傅们一起天天爬在设备旁,如饥似渴地钻研学习。“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自学大学本科的电气教材。”张平香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努力,她先后读完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等十几本大学教材,个人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几年间,张平香逐步掌握了单位所有进口设备的性能和维修技术,在企业电气设备领域崭露头角。

  慧眼识才,“土专家”一战成名

  2006年方大炭素改制,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各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也相继起步,这给渴望干出一番事业的张平香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当时,企业从日本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4000吨电极挤压机。外国专家安装调试完设备离开后,设备自动化运行方面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配料系统及混捏系统全自动化方面运行不正常,设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价值千万美元的设备成为摆设吗?关键时刻,张平香主动请缨,要求试一试。

  “她能行吗?”……在一片质疑声中,张平香坚定地承担了这项任务。

  决战开始了,张平香一头扎入编程工作中,忘记了白天黑夜,忘记了丈夫和孩子,夜以继日带领技术团队展开攻关。

  凭借一本《英汉大词典》,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张平香成功进入了程序,顺利完成了这台进口设备A、B、C、D、E、F系统的自动化调试,设备最终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

  在4000吨油压机试生产的过程中,洋设备不断出现“新状况”,也是张平香带领团队敢给洋设备“动手术”,先后完成了设备改造项目25项,技术革新81项,修旧利废130余项。

  最终,这台进口设备故障率保持在1.2‰以下,产量从投产之初的日产60余吨,迅速增长到日产175吨,Φ800mm等大规格、超高功率电极产品顺利下线,成功填补了国家炭素产业又一个空白。

  突破瓶颈,推进洋备件国产化

  作为世界炭素行业强企的方大炭素,许多主力设备都是进口设备,进口设备的采购周期长、价格高,一旦发生故障,备品备件能否及时供给对检修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影响很大,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的一大瓶颈。

  “决不能让人卡着脖子过日子,设备管理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严峻的现实让张平香夜不能寐,更加坚定了推进备品备件国产化的念头。

  说干就干!张平香和她的团队全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开始在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我们完成的第一个备件是固态接触器,这项备件国产化工作的实现不仅确保了检修、生产所需,每年还能为企业节约材料成本20余万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平香一脸自豪。

  进口油压机主泵模块、西门子直流调整器、加热料仓母线进口绝缘……在张平香和团队的努力下,一系列国产化改造项目连获成功,方大炭素进口设备上所有的易损件基本都实现了国产化。

  张平香并没有停下来,近年来,在方大炭素工会组织下,张平香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召集了30多名在公司机械、电气、工艺、自动化等领域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紧紧抓住“创新”这一核心主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和革新改造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