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当大学生遇上羊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

 2021/03/28/ 23:59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安志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2019年3月12日,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成立。一群大学生返乡创业、变身“羊倌”,成为当地广受热议的新鲜事。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些“羊倌”中,95人承包场社当起“老板”,22人成为龙头企业中盛农牧集团的“蓝领”;管理百只以上湖羊养殖场222个,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204个,带动近2万户贫困户养羊脱贫。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作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一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当地群众一直有养羊的传统。借助这一传统和牧草种植等优势,环县提出“一心一意念羊经,千家万户发羊财”的思路,大力发展羊产业。

  在羊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育种、饲草、育肥、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吸附着不同的群体,大学生养羊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相对于村里招来的工人,大学生专业性强,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姬永锋说,农业产业已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科学养殖、精准喂养,尤为需要大学生“羊倌”这样的现代职业农民来“操盘”、来推动。

  姬永锋介绍,协会中400多名大学生“羊倌”坚持服务于龙头企业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技术骨干,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场长、区长、技术人员,其中管理万只基础繁育场2个,5000只育肥场1个。坚持服务于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管理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204个,带动贫困户6211户、年分红621.1万元,带动环县1.9万贫困户通过发展肉羊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服务于“331+”合作社,管理百只以上湖羊养殖场222个,使这些养殖场步入科学养殖、高效养殖的快车道,各养殖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扶贫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围绕养殖团队知识化,环县大力实施引进“百名高端人才”、留住“千名大学生”、培养“万名职业农民”的“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此间,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主动承担起了县里实施的大学生养羊“三年千人计划”。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姬永锋,8年前回到环县投身养羊产业,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羊倌”。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一大批有农村情怀,愿意扎根基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学生加入了“羊倌”阵营。目前“三年千人计划”已经完成培训750多人,为环县羊产业发展储备了青年技术骨干团队。

  据了解,这些大学生分布在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中与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具带动作用的,当属130多名大学生村产业指导员。他们坚持深入一线服务和指导群众搞好养羊产业,其中动物防疫员为辖区内村、组做好畜禽免疫工作,技术指导员为辖区内养殖场(户)及合作社提供饲养管理、饲草料加工及羊只交售等全方位一体化的养殖技术服务,信息联络员重点做好合作社运行与配股分红、标准化湖羊自养户培育情况等信息的收集统计整理,村级协检员负责本村畜禽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等事宜,保险代办员负责本村养殖场(户)保险登记衔接和购买工作,全方位助力羊产业发展。

  “我们还给陕西省榆林市、宁夏灵武市输出优秀大学生技术骨干45名,组织成立了‘陕西-甘肃大学生养羊产业联合会’。”姬永锋说,2021年协会计划成立“陕甘宁大学生养羊产业联合会”,覆盖带动周边县区羊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围绕加强党的建设,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羊倌”的学历优势和政策理论水平高、社会治理知识广等特点,在产业合作社的建办过程中,推动成立产业合作社党支部23个,设立党小组119个,集聚1190名农民党员活跃在产业链上。

  姬永锋介绍,协会充分发挥组织发动、政策宣传、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次,让广大群众真正看到了大学生“羊倌”的好样子、学到了科学养殖的好方子,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双提升”。

  与此同时,协会注重引导大学生“羊倌”发挥有文化、讲文明的优势,把爱家乡、爱农村的热情融入推进乡风文明改善的生动实践之中。2020年1月,协会15对大学生“羊倌”举行了集体婚礼,成为当地讲文明、尚节俭、树新风的典范。

  如今,大学生成了环县发展羊产业的“主力军”,羊产业成了环县乡村振兴的“顶梁柱”。2020年,环县4.8万户养羊农户中,羊业收入超过3万元的达到2.5万户,农民人均来自种草养羊收入达到5200元。

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会长姬永锋进羊舍开展指导。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徐志昭

环县大学生“羊倌”许霞饲喂羊儿。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文

环县大学生村产业指导员给群众教授防疫等知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