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登峰父子在值班室通过监控查看路况信息
高大、憨厚的朱登峰说:“我干养路已经三十年了!我父亲是与种植八棵树的郑占乾先生同一代的养路工人。从工种上讲,我是子承父业。”他指了指正在干活儿的朱振亮说,“他是1997年出生的,上的交通学校,去年考入了嘉峪关公路局,分到镜铁段一线养路,孩子也算是子承父业!”
“说实话,我父亲那一代养路人真是苦。”朱登峰握着手里的铁锹说,“那时候,他们养路的主要工具就是这个,平均半个月就要磨废一把铁锹。吃饭就是带着干粮和水壶。遇着抢急险时,就拿着铁锹烤馍馍……”
作为一家三代的中间人,朱登峰有着许多的记忆。
“我父亲那一代人养路时是毛驴拉着刮路板来平路的。那时还流传着一个笑话。”朱登峰说,有一天,公路段来了一个小伙子,问师傅怎么刮路,师傅告诉他,明天赶着毛驴就行啦!小伙子问:“我刮到哪里回来呢?”师傅说:“驴知道!”第二天,小伙子赶着驴去刮路,刮了十几公里后,驴果然自己调头回来了!后来,师傅才解开谜底——毛驴拉刮路车拉习惯了,久而久之就记着任务段了,“驴知道”也把刮路的活儿变成了“驴直道”!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一代养路工具实现了现代化,养路、抢险都有了专业机械。
“但这也并不轻松。”朱登峰回忆,2013年7月的一天傍晚,正在忙碌的他,忽然接到通知,山里一段路被洪水冲断,他们从下午6点连夜赶了100公里山路,走到次日凌晨5时,才到达水毁路段开始抢通道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19日这场沙尘暴,甘肃气象提前8小时以上发布预警
- 2021年03月16日沙尘还没完,甘肃11地出现沙尘暴
- 2021年01月07日在戈壁滩上“绽放”的条山农场
- 2020年11月13日戈壁滩上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