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戈壁滩上“八棵树”

 2021/03/31/ 18:3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韦德占 王占东 实习生 王梓潼

公路人养护S215线

何桂兰在报告会上讲述坚守S215线的故事

  “工作中,我们很多日子都是‘两头不见太阳’。基本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我1991年来这里时,孩子才6岁,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我亏欠很多。”朱登峰说,“在儿子选择职业时,我明确说,你自己选择。后来,在一家三代人的影响下,孩子还是选择了交通事业,选择了镜铁山……”

  这些回忆,也引起了嘉峪关公路局职工何桂兰的共鸣。

  今年48岁的何桂兰已经在省道215县镜铁段工作了28年。在这条路上,曾行走过她的父亲、公公、婆婆和她的爱人,而今哥哥、弟弟和她依然奔忙在公路线上,“这条路上,家人在那头,她在这头。”

  “我选择到镜铁山养路,是源于从小对父亲的仰望。”何桂兰回忆了一件往事。

  “大约在我上小学六年级的一天,我父亲何永奎在给柳沟道班送完草料的返回途中,老解放汽车的车灯坏了,镜铁山的冬夜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司机小陈冻得哆哆嗦嗦,操作困难,父亲怕在大坂露宿一夜,既冻坏了年轻的司机,又耽误了第二天给岔路口道班送煤炭,就裹了一件皮大衣,左手抓住引擎盖,右手握着手电筒,蹲在保险杠上给司机照亮。漆黑空寂的大山里,一个微弱的点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地移动着,父亲被风雪“雕塑成了雪人。等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一两点,妈妈的哭声惊醒了我。原来,父亲的手指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看着他被冻得满耳朵着铃铛泡,满脸裂着血口子,我哭了,生怕轻轻一碰,父亲的耳朵就会掉下来……”

  何桂兰说:“我从父亲那里看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为了责任连命都要豁出去的担当!”

  在嘉峪关公路局镜铁公路段,这样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我认为,这就是对八棵树精神最好的传承——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何桂兰说。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