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国小康网天水4月18日电 有一种距离,叫跨越千里;有一种情感,叫相扶相携。
河道清澈,庭院美丽,宽敞的水泥路横贯村庄,孩子们嬉笑奔跑,老人们坐在凉亭静享悠闲时光……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白驼镇林屲村,在山门镇腰套村,在红堡镇曹冯村,在秦亭镇麦池村,在天水市清水县的很多镇村,都成了常态。
这得益于天津市河北区与清水县的携手并进。在东西部协作的背景下,河北区高点站位,坚持“清水所需、河北所能”,用真情、出真招、下真功,为清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天水市扶贫办副主任、河北区援甘干部谢志伟介绍,自2017年以来,河北区累计投入清水县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重视产业发展,挂牌督战倾斜支持,夯实了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基础。
搬新居 及时纾困
走进林屲村,一眼望去,白驼河穿村而过,一座座灰白相间、造型别致的房屋整齐排列,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景象,那就是林屲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杨庄新村。
“我原来住在对面的山上,政府帮我把家搬到这里,河北区帮我付了6万元的建房资金,我从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河北区的刘书记亲自到我家来看望我,还经常让县长来看望帮助我们。刘书记说我家孩子上学上得好,以后他还会帮助就业。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刘书记!”搬迁户杨福禄见到我们,激动地说。
清水县扶贫办主任邵鑫告诉中国小康网,杨福禄是天津市河北区区委书记刘志强的结对认亲户,一家5口人,靠种着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搬迁的时候,他既担心没钱要借债,也担心离承包地太远,务农耕地不方便。“其实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政府不仅给村民盖了新房子,还帮村民搭建了蔬菜大棚,培训种植技术,发展蔬菜产业。”林屲村党支部书记杨治祥说。
无独有偶,如今的山门镇腰套村,和林屲村一样,处处都是幸福的味道。
从深度贫困村到“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解决的“幸福村”,山门镇腰套村村民盼了好多年,也为之奋斗了好多年。
从行路难到村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从就医难到村医走村串巷,送医上门;
从吃泉水、井水到自来水入户入厨房……
和过去的生活相比,腰套村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之前这里大多数人家是土坯房,道路没有硬化,村民们走的是真正的‘羊肠小道’,泥路上铺着一截截的树枝防滑。村里没有学校、广场、卫生室,孩子上学要走5公里山路,患病看病要走到山底下坐班车到镇上。特别是遇上下雨天,路就会被大水冲断,村里人出不去,村外的人也进不来。”邵鑫告诉我们。
腰套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朱子和说,河北区投入东西协作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不宜居住自然村特困户搬迁保障房补助项目,按照每户10万元补助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户和其他特殊困难户等6户在县城落实公租房各1套。此外,河北区还协调大量社会资源,大力动员社会力量捐赠,结对直接捐赠资金达到130多万元,在清水县的统筹安排下,这些捐助资金直接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生产用房维修等项目建设。
“现在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以前不敢想象的现在都有了。”村民郭宝贵激动地说,“我现在住的是河北区帮助我家购的保障房,我们在家里种了八亩左右的花椒,去年花椒收入9100多元,公益性岗位收入12000元。”
握着前来慰问的清水县委副书记孙忠平的手,郭宝贵说:“感谢党的政策和天津的帮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教育 智志双扶
在杨庄新村文化长廊的光荣榜上,张贴着一个个大学生的照片,那是林屲村先后走出大山的20多名大学生。“搬迁前的林屲村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村民对教育有偏见,认为读书花钱、无用,初中毕业出去打工,一年也能赚个好几万。”白驼镇党委书记李宏斌介绍说,搬出封闭的大山,住进了新农村,解决了住房、饮水、就医、出行等问题,村民们对教育扶贫十分重视,已经逐渐改变了漠视教育的传统观念。
2019年秋季,林屲村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全村有6名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是全村的大事,也是全村的骄傲。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林屲村流传着一个故事:为了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贫困户杨福禄夫妇起早贪黑,养殖耕种,务工干活。他们家贴满了儿子不同年龄段、样式不同的奖状多达20多张。2017年儿子杨宏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财会学院,为了让杨宏恩顺利完成学业,河北区的援甘干部积极落实助学贷款、倡议企业捐赠、申请低保救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天津市河北区与清水县在日益紧密的交往中,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实施点对点项目支撑,线对线对接延伸,实打实帮扶协作,画出同心圆,共筑小康梦。
撰文 摄影 摄像/吉宝刚
指导单位/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天津市合作交流办
天津市对口援甘前方指挥部
支持报道/甘肃省天水市扶贫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4月10日【决胜时刻|一张照片背后的帮扶故事】 扶志传技留薪火 增收托养铸希望
- 2021年02月12日【决胜时刻|一张照片背后的帮扶故事】新家筑起新梦想 一根黄瓜富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