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育良种种好药 亮品牌促增收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正值春耕忙碌时节,空气中还夹杂着丝丝寒意。可陇西县文峰镇彭家山村,却是一派收获景象。每天下午4时左右,南来北往的客商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收购村民们刚刚采挖的新鲜药苗。
骑个摩托车,装个尼龙袋,背个小背篼,村民刘红伟带着药苗进入市场。客商们纷纷围拢起来,你争我抢,讨价还价。
“这苗子怎么卖?”
“一斤三块六。”
“可以、成交,咱们去称重。”
不到5分钟,刘红伟就和客商达成了交易,党参小苗一共卖了1180元,加上中午刚刚卖出的大苗,刘红伟一天就把3000多元揣进了兜里。
“一年种三四亩药苗,挖完后能卖四五万元。边挖边卖,再给自己留一些栽种。秋天药材收获后,还能卖钱。”对于种植药材的收入,刘红伟甚是满意。
彭家山村位于陇西县南部山区,气候阴湿冷凉,适宜发展党参、黄芪育苗。这几年,凭借发展中药材种植特别是种苗繁育,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有味,昔日处在深山人不识的偏远小山村,因一年一度的药苗交易慢慢“火”了起来。
“收购药苗的客商大多来自陇南、岷县等地,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00多人,交易额平均每天都在10万元以上。村民户均种植药苗2亩以上,收入50%以上都来自种苗产业。”彭家山村第一书记潘宏介绍说。
彭家山村种苗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得益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还与优质的种子密不可分。
时下,走进位于陇西县首阳镇的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工作人员正忙着栽植黄芪、党参、甘草、黄芩等道地中药材,等开花结果后,提取优质中药材种子。
陇西县农技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张玉云介绍,药圃园每年都在黄芪、黄芩、甘草等大宗中药材品种上开展100亩左右的中药材种子提纯复壮工作,通过各乡镇的科技示范点示范推广,逐年扩大优质品种覆盖率,以维护陇西道地中药材道地品质,稳定中药材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陇西药圃园是陇西县集中草药新品种引种驯化、种质保护、标准化种植试验研究、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和实习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从2002年建园至今,已累计引进外地新品种及当地野生品种218种,驯化成功146种,根据市场行情及种植习惯向大田推广30多个品种。先后总结出道地药材黄芪、党参、黄芩等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大田栽培等方面的技术18项,申请了省颁地方标准,取得相关发明专利4项。如今,陇西药圃园成为陇西县发展绿色道地标准化中药材产业名副其实的“基因库”。
陇西县立足道地中药材品种,将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提升作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县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县建成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其中标准化育苗基地4万亩,优质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种苗年产量达3万多吨,60%用于本县种植,40%销往新疆、青海、山东等地,年产值4亿多元,“中国药都”的绿色道地品牌正越擦越亮。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陇西县将坚持以打造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全国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示范基地为目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实施“双百五十”工程,力争建成百万吨的现代化仓储设施和产值过百亿元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黄芪、党参10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培育10个产值过亿元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0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成药加工企业,研发“十大”保健产品,创建“十大”名优品牌,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康应祥 党国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4月15日5月1日起 甘肃省执行第四批国家集采中选药品 45种药价格平均降幅52% 涉及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治疗领域
- 2021年04月12日甘肃省药监局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 出实招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 2021年03月25日崇信: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 2021年03月21日甘青两省医药卫生人才专场招聘会4月10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