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医,我终身无憾!”
——兰州市肺科医院副院长王建云的抗疫经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穿着厚厚的防护衣,在重症监护区来回穿梭;眼罩中的雾气来不及擦拭,又要紧紧盯住电脑上患者胸部影像资料中的任何细微变化;夜色中的医师办公室灯火通明,梳理、叮嘱、会诊……
回望一年多以前的那一幕幕场景,兰州市肺科医院副院长、专家组首席专家王建云百感交集。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甘肃省传染病防治的前哨,兰州市肺科医院挑起重任,成为全省首批确定的定点救治医院和重症病人收治医院之一。
“作为一名曾亲历过2003年‘非典’、2008年‘甲流’救治工作的老兵,我先上!”兰州市肺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王建云第一时间向院里提交请战书。
1月21日,王建云组织大家腾空了新改建的感染科大楼,组建了数个医护梯队。
当天,一名南方来的男性发热患者不同寻常的胸部CT影像,让王建云立即警惕起来,最终这位患者被确诊。
“他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例实际病例,也是甘肃第一例。怎么治?能否治愈?关系到甘肃救治工作的开局。”王建云说,当时大家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兰州市肺科医院是一家治疗传染病的专科医院,这家医院曾在“非典”“甲流”等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治中作出过重要贡献,并锻炼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医护队伍。王建云和医院专家团队对首例患者会诊后,医院又邀请市级、省级专家团队进行了二、三轮会诊,确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
“省上的主要专家都参与进来了,汇集了大家的智慧。”王建云说。
每一个人,每一份力量,都加入到救治过程当中。经历了逐步加重的过程,几天后,这位患者的症状出现缓解,身体开始渐渐康复。
“这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踩下刹车后,不会一下停住,需要滑一段距离才能完全停下。”王建云说,他们的努力是尽可能让这段距离缩短、缩短、再缩短。
“既然是战场,就要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
那段时间,我们大家都是24小时吃住在医院,再见到家人已是3月份了。王建云说,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眯一会,饿了就吃泡面,精神高度集中,一遍遍接打电话,一遍遍安排讨论和会诊。
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王建云要求一线医护人员遵守防护流程,有些还要不厌其烦地交待。要知道,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在病房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很多人的鼻梁被磨破,双手皲裂,双眼红肿,每每此时,作为院里专家组首席专家的王建云,都疼在心里。买润肤油、换护目镜等,他希望用这些办法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伤痛。
记得有一次在抢救重症患者的视频会诊中,看到战友们疲惫的身影,他动情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出来啊……”,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现场好多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那些日子里,面对繁重超负荷的救治任务,王建云带着医护人员,全天候封闭在隔离病区,一丝不苟地落实院感措施,守在病人身边观察病情变化,不厌其烦地满足病人各种需求,想尽办法处置各种突发意外。护士尤红霞说,进了隔离区后,不记得多久没看过天空,也不知道每天是星期几!
从疫情开始,他就和即将高考的孩子匆匆告别,到再见到家人时,已过去了两个多月。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这句歌词,其实也是唱给所有抗疫战士的。
医者仁心终不渝,大医精诚为人民。兰州市肺科医院在救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下,零传播、零感染、零事故,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次,王建云还作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四位发言者之一,在鲜花、掌声中,代表获奖者发言。
“从医25年,一路披荆斩棘,甘苦自知。生而为医,我终身无憾!”王建云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3日甘肃省卫健委在兰州市肺科医院督导院感防控工作
- 2020年10月15日甘肃省卫健委在兰州市肺科医院督导院感防控工作
- 2020年03月19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助兰州市肺科医院重症病区医疗队队员王巧巧:"用专业技能与病毒抗争,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