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倾力帮扶“拔穷根”

 2021/05/19/ 00:0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金奉乾

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金奉乾 制作

帮扶队员入户随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金奉乾

  倾力消除贫困,助力脱贫攻坚。这是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全体成员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8月以来,我厅帮扶西和县3个乡镇8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2户2225人,经过近3年持续奋斗和不懈努力,已顺利实现8个帮扶贫困村高质量示范性退出。”5月18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帮扶办主任邓建洲颇为自豪地说。

荣获西和县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 金奉乾摄

  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相继转战榆中、永登、皋兰、秦安、西和等5县15村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从帮扶力量、项目实施、资金安排等方面优先倾斜支持,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一户多品”等一批亮点工作,得到了帮扶地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普遍点赞。在收官之年,严格落实我省挂牌督战要求,铆足脱贫干劲,下足绣花功夫,全力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棒”,倾力帮扶村旧貌换新颜,助力贫困户精神物质双脱贫。

帮扶队员的午餐

  崖湾村是西和县最偏远的一个山村,距离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7户683人,耕地少且大多为山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种植、养殖收入为辅,2013年建档立卡摸底全村共有贫困户113户411人,贫困发生率达到60.17%。

  扶贫之路有多难,驻村队员就有多拼。2018年6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干部齐剑担任西和县太石河乡崖湾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尽快掌握村情户情、致贫原因,帮扶工作队员们翻山蹚河,早出晚归走访入户,走遍了村子里的角角落落,和村民真诚交流致富想法,和包乡领导、村委班子一起入户调查走访,一起挑灯夜战制定完善“一户一策”、产业发展计划,厅系统173名帮扶责任人入户率达100%。

产业扶贫

  邓建洲表示,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创新“扶贫+帮扶”模式,全力助推精准脱贫,坚持全员下沉、尽锐出战、精准用人、奖惩并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共173名干部担任帮扶责任人,选派处级干部挂职帮扶县副县长、担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安排上给予对接帮扶地区重点倾斜支持,依据涉农资金整合要求,分批分年度向西和县下达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累计安排西和县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共计4825万元。以环评管理为抓手,建立审批绿色通道,主动对接服务项目落地,去年以来已审批西和县环评项目110余个。引导民营企业助力西和县脱贫攻坚,联系有关环评单位免费为企业编制环评报告。

美丽乡村

  同时,积极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帮助帮扶村庄创建“清洁村庄”。目前,西和县拆除危房1.84万户8.2万间、废弃圈舍1564处、残垣断壁14万平方米,复垦土地1670亩,因地制宜建设休闲小广场153处、小花园1294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多次为帮扶村捐赠各类书籍、电脑、桌椅等物品,向村民捐赠果树修剪刀、化肥、树苗等农用物资,协调专家现场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同时,针对蒿林乡老庄村与何山村隔河相望、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积极协调争取省交通厅建设资金700万元架设便民桥,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

拆除危房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大力创新“扶贫+产业”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对接有关企业,针对帮扶村种植、养殖资源特点,鼓励引导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的农村专业大户带头成立合作社,引进套养模式、完善经营机制、作响产品品牌,开辟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采取“引进来、帮一把”的策略,陆续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年产值200余万元。采取“以买代帮”的形式,带动了价值67.6万元的农产品采购,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

  帮扶的日子有辛酸,也有喜悦。2018年崖湾村群众背水一战,顺利完成了整村脱贫任务。脱贫考核最关键的时候,齐剑孩子生病住院,看着视频里孩子生病的样子、妻子埋怨的眼神,他的内心充满愧疚,只能安慰妻子:“工作结束,我就回家。”当年汛期,齐剑的脚趾被大石砸骨折,但当时情况紧急,只做了简单处理后,齐剑跛着伤脚,继续带领队员开展工作。

  “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的驻村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把真心交给村民,把真情留在村庄,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责任、有使命。”邓建洲说。

  (视频素材由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