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教育观点】以产教联盟为引领 打造陇东职教高地

 2021/05/28/ 04: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武德

【教育观点】

以产教联盟为引领 打造陇东职教高地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武德

  2019年12月,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庆阳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联盟吸纳了庆阳市12所中职学校、省内10多所中职学校和省内外30多家企业,学校、企业之间签订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协议。联盟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产教联盟成员单位“陇原职教宣传”活动、“百企百校进校园”行动和大型校企学生实习就业招聘活动,组织全市中专学校负责人赴重庆、苏州等地的企业考察交流。这些活动,促进了企业和学校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的沟通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别是2020年5月以来,联盟按照庆阳市政府的设想,着手筹划庆阳市职业教育产教园区建设项目。目前,产教园区建设项目作为“技能庆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得到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并纳入庆阳市政府“十四五”规划。

  联盟将按照省政府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部署和“技能庆阳”实施意见,下好“全市产教联盟一盘棋”,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落实联盟三年行动计划。即:2021年开展品牌专业建设,2022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开展职普融通、中高本贯通,紧密对接当地经济发展战略,为庆阳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全市职业教育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达到“大家都不同、大家都很好”的发展目标。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坚持招生升学“一盘棋”。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与市内中职学校签订五年一贯制培养协议,合理分流,整班推进,真正让有升学愿望的学生能上高职、升本科、读研究生。深化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培养,让愿意就读职业教育的高三毕业生理性选择,通过综合评价录取和参加高考两种方式上高职,将来再上本科、读研究生,实现特色化培养、个性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下好这盘“先手棋”,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才能与普通教育齐头并进,才能具有社会吸引力,职普比例才能实现大体相当,中考、高考学生才能合理分流,中职、高职生源才能有所保障,普教学位紧张状况才能得以缓解。

  (二)坚持人才培养一条线。充分发挥产教联盟指导辐射作用,各中职学校与庆阳职院、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教学计划,积极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层次健全、中职高职本科有效衔接的职教人才培养体系,避免重复教学、无序教学。紧贴庆阳市“五区一中心”发展战略,对接行业企业,秉承“当地离不开、同行要错位、省内能领先、国际能交流”的专业建设原则,建强建好能源化工、寒旱农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特色专业和学前教育、机械加工、物联网大数据等优势专业。

  (三)坚持校企合作“一张网”。对接庆阳“五大产业”发展需求,在高铁客运服务、建筑消防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上试点整班推进“五年一贯制”联合培养。从中专招生、中高职教学实训、认知实习到升学考试、实习就业,企业全过程参与、全周期培养,实现产业链、教学链、人才链无缝对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发挥骨干学校、品牌企业辐射作用,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互联互通,经验共享,实现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四)坚持教学实训一体化。坚持共同价值取向,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索式、参与式教学,构建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统筹教育教学资源使用,逐步建立联盟共享远程教学平台,共享实训资源库和优质课程。建立联盟内专业教师、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才资源库,开展人才交流,合作进行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线上线下教学研究,着力建设高质量产教融合育人联盟,真正发挥产教联盟引领作用,建设“技能庆阳”职业教育新高地。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谋实事、打基础、开新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一定区域内,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