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学史力行促发展 凝心聚力抓产业——武威市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促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1/06/04/ 05: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甘曜毓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衡量标尺。

  哪里营商环境好,客商就往哪里去、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人才就往哪里聚。武威市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对重大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和倾斜支持。积极向上对接,开发运行全省首个重大项目建设管理App平台,重大项目全部实现“掌上调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不见面审批、“绿色通道”等模式。实现在线办理政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辽宁三森木业有限公司入驻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投资建设铅笔板生产加工基地项目。“涉及进出口贸易,本以为会在前期准备上打个‘持久战’。”辽宁三森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维君说。陆港管委会主动介入,超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了企业办证办照、用水、用电、用工等方面问题。目前,项目已完成入驻协议签订和项目公司注册,正在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和采购发运生产线设备。“陆港全方位服务,我们企业不操心,才能心无旁骛搞生产。”

  “从项目洽谈到落地投产,在外商入驻陆港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将全力支持入驻企业,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体贴的‘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达产。”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工作人员余华语气坚定。

  无论是新增投资的“头回客”,还是增加投资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企业扎根落户的背后,见证着武威经济强市战略的成功实践。

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

  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和优势,突出主导产业,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园区效益催生出新的增长极。

  位于武威工业园区东南角的武威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是武威市近年来引进实施的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之一。现在,这里每天机声轰鸣,牛奶飘香。

  在玻璃墙加工车间内,三三两两的工人各守岗位,流水线上正在进行自动化操作,灌装机准确无误地把一罐罐牛奶装进包装盒,机器自动为一个个包装盒粘贴吸管,最终再由机器装箱封口。

  项目带动,产业拉动。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于2020年11月建成投产。截至今年3月,已实现产值2亿多元。

  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项目的引进不仅填补了全市乳业加工制造的空白,年产值可达160至170亿元,带动12至14万头奶牛养殖和60万亩饲草基地种植,成为武威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

  碳化硅被广泛运用到卫星通信、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通信基站等重要领域。而天祝县拥有丰富的石英石资源,这正是生产碳化硅的主要原材料。

  一块石英石,催化出了天祝县碳化硅产业链。近年来,天祝县充分发挥金强工业集中区平台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壮大碳化硅产业。目前,金强工业集中区入驻碳化硅生产企业20户、碳化硅深加工企业2户。

  以前,碳化硅较为粗放的生产方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度让天祝县生态系统频闪“红灯”。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碳化硅产业既面临生态环保的压力,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成云说。

  绿色转型领航发展。2019年以来,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自我加压,改造升级,积极引导督促碳化硅企业进行烟气收集设施环保改造,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评估。目前,碳化硅冶炼烟气收集环保改造取得成功。已有16户碳化硅企业26条生产线完成烟气回收技术改造,经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同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碳化硅生产烟气有组织排放。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工业集聚区依托丰富矿石及能源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借助钍基熔盐堆核能研发基地,以风光核氢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技术示范与应用,努力打造新能源、新“智造”产业链条。建设新能源绿色产业示范区。园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18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矿产采选、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稳舵立潮头,锚定新发展,乘势拓新局。迈入“十四五”的武威,换挡不失势,量增质更优。新的动力在聚集,新的活力在迸发,鸣奏奋进的足音。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