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乌鞘岭上“一户一块田” 高原耕地引得游子归——武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走笔(下)

 2021/06/06/ 17:44 来源:新甘肃 记者 伏润之

  新甘肃客户端天祝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天祝县安远镇乌鞘岭村海拔2870米,由于土地利用价值极低,外出打工成为年轻人的首选。然而,6月上旬记者采访时发现,通过“小田改大田、旱田改水田、漫灌改滴灌”的“三改”模式和“一户一块田”土地经营模式,这里的土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外出打工的人又回来了。

  沿着乌鞘岭崇山中的道路蜿蜒而上就到了乌鞘岭村,众山环抱下,一片片开阔的耕地上,拖拉机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耕作景象。记者在村委会见到40岁的牛祥,他曾是一家碳化硅企业的车间主任,每月收入7000多元,如今却回到家乡种地。

  问及缘由,他回答,“收入好。”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2020年报名种地的群众只有39户,今年猛增到148户,其中35%是外出打工或就业的回流人员。“有一位退休教师都报名了。”

  王生福是土生土长的乌鞘岭村人,在他眼里,身后的土地过去就是为牛羊提供饲草料而已,根本没有多大价值。

  是什么原因让土地换发活力,进而激发群众对土地生产的热情?

  天祝县委副书记、安远镇党委书记杨琦玮介绍,2020年开始,乌鞘岭村实施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将碎片化的土地整合,同时利用新建的水利设施将原来的旱地改为水地,注册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法人的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群众入社,将全村土地全部流转至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按耕地优劣等级,将土地划分为三类,确定级差地租。平整肥沃的梯田为一类土地,种植“错峰头”的高原夏菜。坡耕地为二、三类土地,主要种植中药材、高产杂交油菜和优质饲草料等。按照种植区划,合作社将流转的土地再按原价返租给种植农户。

  杨琦玮进一步表示,去年种植的长寿豆亩均产值1.2万元、莴笋亩均产值5500元、娃娃菜亩均产值5000元,全村种植高原夏菜实现总产值1300余万元。同时,高原夏菜种植吸纳周边富裕劳动力300余人务工,增加劳动收入400余万元。

  昔日没效益的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牛祥去年种了5亩长寿豆,收入5万多元。今年他劲头更足,一口气承租了20多亩地。“过去种地连化肥钱都收不回来,年轻人才外出打工。现在耕地效益这么好,再去打工就不划算了。”

  一旁的王生福接过话,“过去村里除了养殖在没有其他增收途径,去年我利用水田种了10亩长寿豆,增收10多万元。”今年,王生福信心十足租了40多亩地准备种植高原夏菜。

  乌鞘岭村的土地整合有着合理规划。在每一个种植区划内,农户按需求返租一整块地,消除了不利于机械化种植的小块田埂,实现了“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施行轮作倒茬,从根本上解决了重茬病害问题,也便于施行水肥一体化,降低了合作社及农户种植成本,提升了高原夏菜品质。

  同时,安远镇气候冷凉,种植的高原夏菜采收较晚,错开了周边地区同类产品上市时间;因土壤污染少、病虫害少、高原夏菜品质较好,真正实现了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格的目标。

  采访中,牛祥神情急切。原来,地块平整后,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牛祥花了9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出租犁地。“一亩地30元钱,一天能收入好几百元。”

  走出村委会,牛祥奔向不远处的田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