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山变绿 水变清——镇原县推进“三河”流域生态治理

 2021/06/08/ 17:34 来源:新甘肃 记者张子恒 通讯员白勇涛

山变绿 水变清

——镇原县推进“三河”流域生态治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通讯员 白勇涛

  镇原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茹河、洪河、蒲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督促考核,造林绿化,治理河道,复垦复种,促进了“三河”流域的生态修复。

镇原县太阳池。

  封山禁牧 造林播绿

  沿着318省道,镇原县茹河流域姚川万亩苗林示范片带,山拥林,林连山,微风过处,整个山沟碧波荡漾,绿意盎然。

茹河流域绿化带。

  护林员黄海涛说:“以前山光秃秃的,一刮风,尘土把整个山都罩住了,这些年植树造林,山变绿了,沙尘少了,空气也好了。”

  近年来,镇原县紧盯庆阳市“再造一个子午岭”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量水而行、以水定林”,抓点示范,整体推进以“三河”流域为主的造林绿化工程,建成茹河两山绿化示范带、北石窟驿-县城石空寺生态廊道、孟坝镇万亩苗林结合培育工程示范点、平泉姚川及巴家咀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万亩苗林示范点。

  同时,壮大护林队伍,加强封山禁牧,严查涉林违法案件,统筹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三北工程建设等项目,“三河”流域规模化生态治理成效日益凸显。

  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造林108.27万亩,投资1.94亿元;全民义务植树472万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6万亩。每年投资1024.2万元聘用天保、公益林及生态护林员1364人;累计受理、结案涉林各类案件44起。

  三级巡河 联合监管

  走进北石窟驿景区,茹河、洪河、蒲河在这里汇聚,站在桥上远眺,可见三股清流交汇、碧波激荡。

  “青山对开来,小河逶迤去。”这样的美景缘于镇原县对“三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长期的治理结果。

  为确保茹河、洪河、蒲河等流域生态持续向好,镇原县制定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和河湖“两整两清一巩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和“河长+警长”工作机制,强化“三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至目前,三级河长共开展巡河2106人次,开展联合执法21次,清理生活垃圾322立方米,清理河道堆放渣土和堆料845立方米,清理河道堆砂场12处,疏浚河道58公里,安装视频监控26套,实现了县域内河湖监管网络全覆盖。

  同时,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整治和县城工业污水厂人工湿地建设,从源头上加强污水治理。茹河开边至王咀段防洪治理工程,洪河南川川郑至贺丰、桃园至和平河堤护岸工程,清水河水库工程,巴家咀水库引水工程,茹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有序推进。

群众清理河道杂物。

  复垦复绿 修建梯田

  站在方山乡山头,放眼望去,田野里的庄稼蓬勃生长。

  方山乡是山区乡,前些年,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许多田地因撂荒而长满杂草。近几年,经过复耕复垦,撂荒地变成了高标准梯田,回乡创业发展种植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经济作物争相斗艳,把整个山川装扮得煞是好看。

  镇原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加强撂荒地整治,对以“三河流域”为主的撂荒地逐地块核实,建立台账、对账销号、清零见底。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承包耕地用途管制,提升土壤地力。

  目前,全县复耕复垦7.2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治理流域134.2平方公里,确保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4.5万亩以上。

方山乡复垦复绿的梯田。(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