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庆祝建党百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2021/06/16/ 04:5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杰 记者 曹剑南 严存义 李满福 张文博 徐俊勇

  会战大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伴随着王进喜这些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开启了他在大庆油田奋战10年的辉煌历程。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宣告诞生,一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打响。

  得知会战大庆的消息,王进喜当即请战上大庆!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一行抵达大庆油田萨尔图火车站。

  很多队员一下车,面对冰天雪地的茫茫荒原都傻了眼,可王进喜下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4月2日,1205钻井队好不容易盼到火车运来了他们的钻机和设备,可找不到吊车,重达60多吨的钻机无法卸运。队员们束手无策,开始埋怨。王进喜却说:“大会战也像打仗一样,只能上,不能退;只能干,不能等!”于是他带领大家甩开膀子,喊着号子,用绳子拉、撬杠撬、滚杠滚,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硬是靠“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了下来,运到了9公里外的井场,把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

  在这一过程中,王进喜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口号。

  1960年4月29日,大庆召开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王进喜披红戴花,骑马绕场一周,大家高呼:“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人人争做铁人!”

  万人大会后,大庆油田大会战全面打响。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按计划搬到杨四屯,打试验区的一口关键井——2589井。当时王进喜因井队搬家时右腿被钻杆砸伤,伤势严重,但他不顾大家劝阻,两次从医院跑回来,忍着疼痛拄着拐杖指挥打井。当2589井打到700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油水流夹杂着泥沙冲天而起,如果不及时压住,后果不堪设想。压井需要重晶石粉,当时井上的不够用。王进喜和工人们研究决定加水泥和黄土来提高泥浆比重,可水泥加进去不能有效融合。在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随后,有5名队员也跟着跳了下去。经过3个多小时的顽强搏斗,井喷最终被制服了。当队员们把王进喜拉上来时,他伤腿上的纱布早已不知去向,伤口已是血肉模糊,当场昏了过去。后来有人曾问王进喜:“当时情况真的那么危机,需要您亲自跳进去吗?”王进喜只是淡然地说道:“我是一名石油工人,这是我的责任。”这就是英雄的铁人王进喜!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迅猛,只用了三年半时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筑魂固本: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铁人曾说过:“我没有多大本事,就是相信共产党。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干好一件事: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

  王进喜由于长期的工作劳累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刚到大庆不久便落下了严重的胃病。1970年4月17日,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经检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47岁。

  斯人已逝,风范永驻!

  “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精神永存,为后人树立了永远的丰碑。”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副院长李杰动情地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玉门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而且永不过时。”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铁人王进喜作为一面旗帜,是玉门油田的光荣和骄傲,也始终是激励玉门油田前行的一种精神力量。”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玉华说,在铁人精神鼓舞下,从上世纪60年代起,玉门油田担负起“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曾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王玉华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玉门油田先后经历了60万吨稳产10年、50万吨稳产11年、40万吨以上稳产10年,期间老君庙油田依靠传统工艺的创新运用,做到了综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产量相对稳定,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高水平,曾四次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效开发油田”荣誉称号。

  进入“十四五”,走过80多年历史的玉门油田,肩负起做“资源型老企业转型发展典范”“中石油西部新能源发展基地”“甘肃省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的重任,开启了建设基业长青百年油田的新征程。

  祁连巍巍,雪山绵延,铁人精神永放光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习铁人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