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治仓 让中药材产业带富家乡
陇东报记者 曹康 通讯员 石颢
图为宁县春荣镇谷和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挑拣黄芪。 陇东报记者 曹康 摄
“白治仓真不简单,短短几年间,不只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更让当地群众靠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致富,还为产业兴旺提供了范本。”这是宁县春荣镇古城村群众对白治仓的评价。
今年44岁的白治仓,是宁县春荣镇古城村人,1993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入了党,曾荣立三等功,荣获“优秀士兵”等称号。
2004年,他从部队退役,踏上自主创业之路。他创办了两家医药企业,通过多年经营积累了管理经验。创业成功后,积极带动家乡的群众增收致富。
2018年初,白治仓动员河北甘肃商会直属的河北陇冀聚贤贸易有限公司521名股东入股1500万元,在宁县注册成立了甘肃谷和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他被推选为理事长。
2018年8月,借助多方扶持,合作社采用“331+”产业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示范基地”的五方利益联结机制,在路户等3村有偿流转土地1735亩,建成了集产业孵化、新技术和新产品示范推广、科普培训、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宁县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2019年,白治仓又争取国投公司投资,甘肃中天药业提供种苗并回收产品,他的合作社负责管理种植,在全县种植黄芪3250亩,取得亩均收入2000元的良好效益。
3年来,合作社示范基地为河北睿达药业等药企年均订单种植金银花、柴胡、黄芪等优质中药材1700亩。同时,以“合作社负责种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和农户负责管护、采摘”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年均示范种植中药材2.52万亩,实现产值3亿多元。
如今,合作社的510户社员,靠流转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分红、基地务工等方式稳定增收。合作社的示范基地,已成功转型升级为县级“有机中药材示范基地”。
实现群众增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整成熟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白治仓引领合作社按照“一主一副”延伸产业链布局(“一主”即合作社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一副”即以中药材批发、仓储物流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交易及加工),和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天药业公司签订供销协议,投资360万元,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加工生产车间。该车间从春荣镇家庭较为困难的农户中招聘工人50名,从事中药材饮片、金银花和黄芪等药茶的加工生产。如今,这些产品已畅销河北、天津等地,工人年人均工资收入达2万元以上。
白治仓还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于2019年入股参建了以农村畜禽粪便、旱厕粪便、池塘河道污泥污水为生产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公司,走“以有机肥种植有机中药材”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现在,白治仓的合作社还投资560万元,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现代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车间,并投入使用。预计到今年年底,产值可达2500万元以上,既解决了全县柴胡、牛蒡子、黄芪等中药材的销售难问题,也增加了中药材的附加值和药农的收入,还可为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60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6月02日宁县 中药材种植绽放“美丽经济”
- 2021年06月01日【思考甘肃】推进甘肃中药材专业市场模式创新
- 2021年04月27日【新知新论】打造C2B模式加快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
- 2021年04月19日【图片新闻】陇西县福星镇庞家岔村群众在万亩中药材基地种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