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元古堆里话“新”事

 2021/06/17/ 18:1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崔银辉

  6月14日,元古堆村举办“学党史 开新局——元古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6月14日,端午,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内红歌嘹亮。原来,这里正在举办“学党史 开新局——元古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乡亲们手摇红旗,不时跟着哼唱几句。党史学习教育,在元古堆村民中“热”起来、“活”起来。

  白海红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元古堆村农光互补食用菌产业园区的一位管理者。当天一大早,他特意穿了一身西装。“是党为我们带来今天的好日子,刚才再次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心情特别激动,穿这身西装来参加活动显得正式。”说着,白海红笑了起来,现在的元古堆人穿衣服开始赶时髦看场合了。十年前,村里的乡亲们一年四季基本两三身衣服,天气暖和时穿单褂,天气冷了套棉袄。

  元古堆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465.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3%。这些年,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元古堆群众自力更生,2018年全村实现脱贫目标。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较2012年增长近8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元古堆村党支部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增收点,种植羊肚菌20亩,培训羊肚菌种植人员65人。村民王永林家里种了1亩羊肚菌,此外其还在村农光互补食用菌产业园内务工,一年下来,个人收入达到三四万元。

  小小羊肚菌,增收作用大。数据显示,元古堆村羊肚菌产值每亩达到2万元。

  “以前我们元古堆村是远近有名的‘烂泥沟’,都是人往外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更别说举行活动了。”王永林站在村史馆外,临近村广场,说话间,阵阵歌声传来, “现在村里的活动多了,全村人的精神面貌也改观了,我们更自信了。”

  王永林今年53岁,村史馆斜对面就是刚建好的敬老院,他告诉记者:“敬老院的建成,让全村的老年人心里踏实了,老人们都很高兴,等我们老了也有所依托。”

  村里的老人都想不到,现在不仅不用交粮交税,每个月还给老人发养老补贴和养老保险。老有所依,为老人们增加了“稳稳的幸福感”。

  元古堆村民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沿着村史馆向村口走不到百米路,是5月份开始营业的元古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橱窗上挂着两行大字“畅游美丽乡村元古堆 免费品尝康养当归蛋”。中药饮片、中药面膜、八宝茶……整齐排列在货架上,门口的大电饭煲里冒着热气,当归鸡蛋的香味扑鼻而来。

  “我们中药材产品的原材料,都是本地中药材,像八宝茶、面膜、泡脚粉等,卖得都很好,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外地游客来元古堆不仅可以游玩,还可以买到特色产品。”元古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销售人员邓亮亮说,这个服务中心的成立,还带动全村电商产业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发力,让村民有更好的收入。

  不到半天时间,记者发现,元古堆内“新”事连连。元古堆村党支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事的不竭动力。“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我们将通过发展羊肚菌、乡村旅游、百合种植等产业,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田家河乡党委书记王宝林说。

夏日元古堆,满目皆苍翠,生机勃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