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寻味儿】陇南武都 一碗洋芋搅团便是风味人间

 2021/06/23/ 08:52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刘小雷

陇南武都 一碗洋芋搅团便是风味人间

  在陇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搅团。要成为一碗搅团,洋芋要经历一条“千锤百炼”之路:挑、洗、煮,但灵魂却在敲打中形成劲道的泥状,再放入花椒、辣椒、蒜碎、香醋,在“嗞嗞”的炝油声中,香滑爽口的洋芋搅团就出锅了。最朴素的食材却具有最丰富的口感,一碗洋芋搅团仿佛瞬间回归田园。

  在美食界有这样的说法,如果离开洋芋,黄土地上的人都失了根,东北人的锅里不知该炖什么,新疆人的大盘鸡也没有了灵魂。在别地,洋芋是道菜,但对于甘肃人来说,它就是不折不扣的主食。

  来自陇南市武都区的洋芋搅团,曾在《舌尖上的中国》出镜后,一亮相就惊艳了世人。

  有人用“细腻柔软无瑕,白胜出水莲花。油泼辣子色香,浆水蒜泥味佳”来形容洋芋搅团,相当传神。说到洋芋搅团,就不得不提“搅团”,在甘肃的某些地域,你说到搅团,人家端上来的,可能是用小麦面粉、玉米面粉或者豆面等杂粮面粉制作的,和洋芋搅团的成品很像,但因为所用的食材完全不一样,味道也大异其趣。

  吃洋芋搅团,主要分布在陇南的武都、平凉的华亭和庄浪,以及定西的临洮。

  来到陇南市,每一条特色小吃街,总能看到卖洋芋搅团的人在“吭哧吭哧”地砸洋芋,“啪啪”的敲击声整条街道都能听见。每一个制作洋芋搅团的师傅都会告诉你,要想搅团好,必须要用本地的洋芋。在陇南八县一区,几乎每家农户都会种植洋芋,这里的高山地区,所出产的洋芋产量大、淀粉多、个头足,当然是上上之选。

  做洋芋搅团要花些功夫,须经过“洗、煮、剥、晾、打、调”等六道工序。

  煮是打制洋芋搅团的一道重要工序。洋芋煮得如何,直接影响搅团的口感。煮时,水要适中,水太少洋芋会煮焦,水太多会把洋芋煮成“水包子”,没面气。火候也要把握好,刚开始用大火,到洋芋七成熟了,再用慢火煮。

  洋芋煮熟,趁热剥皮,晾在案板上。然后就进入了“打”的精华环节——让洋芋软瘫成泥,从而“灵魂出窍”。

  将煮好的洋芋一颗颗倒进特制的木槽里,用木榔头开始反复揉搓,及至有了黏性,就开始猛打。土豆的形态变化,在“打”的过程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洋芋里的淀粉砸成有柔软性为止,这时的洋芋搅团吃起来才有劲道。

  打好的搅团柔韧劲道,不粘木槽,用铲子铲入盆中就可以随时享用了。打洋芋搅团要两个人默契配合。一个人把洋芋逐个丢入,另一人执木榔头揉打。不能用太大劲儿,因为洋芋尚未打黏,会飞溅出去,再者,洋芋揉不好,“核”太多,影响口感。

  也有游客主动尝试打洋芋,但没舞弄几下,就有点胳膊发酸,脚步飘移,心里不免困惑:制作美食啥时候变成力气活了?

  不是谁都熟谙打洋芋搅团的窍道。会打的,响声小,搅团柔韧;凭蛮力的,响声大,搅团稀松,口感极差。待洋芋揉好后,就要使劲儿捶打。木榔头使劲儿打下,伴随着“嘭嘭”的响声。这样打时很费劲的,一窝搅团得好几个人换着打。

  在一种合适的节奏和可控的秩序里,几十颗洋芋慢慢敞开心扉融为一体,渐渐有了黏度、脉络、筋骨和韵致,犹如凤凰涅槃,恰似百炼成钢。搅团为本来其貌不扬的洋芋完成了一次最为华彩的绽放。

  一碗搅团端上来,光是色泽就让人有种想吃的冲动。白细均匀的土豆丝,宽窄不一的酸菜条,清香的韭菜浇头,还有那红红的辣椒油……一碗搅团,打扮得活色生香,怎能不让人垂涎?

  陇南人都知道,吃搅团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灵魂搭配,那就是武都的酸菜,由于武都酸菜有着圆根菜、卷心菜、芹菜和苦苣菜等多种绿色蔬菜的浓郁香味,所以和糍糯的洋芋搅团搭配在一起,可谓是灵魂伴侣。

  铲一块搅团放入汤中,由吃者自己夹成小块,蘸足汤汁送入口中,洋芋搅团柔韧爽滑,汤汁香辣可口。也可把搅团切成小块,下入汤中,加入调料,吃起来绵软温热,这种吃法适宜于肠胃不好的老年人。还可以把吃剩的搅团用衬布裹住,用石头一压,等第二天切成条凉拌吃,另有一种滋味。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