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红船领航 初心不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定西篇】定西:奋楫新时代 扬帆再出发

 2021/06/24/ 04:4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王海峰 曲婷婷

定西:奋楫新时代 扬帆再出发


盛夏时节的定西山川景色如画。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易思耿

  安定区

  高质量发展马铃薯产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安定人对马铃薯有特殊的情怀。在安定区,马铃薯经历了从“救命薯”“温饱薯”“脱贫薯”到“小康薯”的转变。

  2020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85.7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农民人均马铃薯生产收入2580元。2021年,安定区致力于打造马铃薯全产链,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微型薯生产能力大,这是我们安定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之一,全区微型薯产量占全省二分之一,占全国三分之一。其二,通过采用雾培等无土栽培技术,我们的微型薯品质高,受到市场青睐,远销土耳其、埃及等国。”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屠伯平介绍。

  “现在全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用以种植马铃薯,每亩可增产20%。”屠伯平说,全区马铃薯也朝着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共注册3个有机马铃薯商标,种植有机马铃薯2万亩。

  目前,安定区共有十余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建成马铃薯及其制品生产线49条,马铃薯加工产品由精淀粉、全粉、变性粉延伸到马铃薯面粉、薯泥、糕点等主食化产品及休闲食品,加工产品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陇西

  让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百草染色和陇西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祁辉展示中药材染色。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高晓峰

  不曾想,在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还“藏”着一座百草染色馆。迈大门,穿庭院,进入展示厅。手工布包、围巾、保健枕等产品整齐摆放。这些手工艺品所呈现出的靛青、萱草黄、月白等色彩都是中草药在祁辉手里生出的“中国色”。

  祁辉是百草染色和陇西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初,祁辉带领定西农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团队正式入驻胡家门村,为村子发展乡村旅游、丰富乡村文化添一把力。“村里的群众有耕种中药材的习惯,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中药材也可以染出这么多颜色。我主要用扎染、蜡染、夹染等方法着色。”祁辉说,她从小跟着奶奶学织、染、绣,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手艺。据了解,目前百草染色馆已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走在胡家门村,剪纸工坊、手工制陶等作坊与农户合为一体,游客可随时体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艳昭说,村里有不少老人精于手工,全村选了10家左右农户作示范引领,发展手工作坊,一方面丰富了乡村旅游形式,另一方面,这样做也可让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更加贴近群众,产生效益,更有利于其传承发扬。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